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1868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最终把日本提高到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大国地位,这个改革(       
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B.开启了幕府统治
C.推行锁国政策D.发展了资本主义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当今,互联网通达世界,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浩繁的信息并不一定能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有些人甚至将剪剪贴贴当作一种新形式的文学活动。这反映了互联网(     
A.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B.推动文学艺术创新
C.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D.引发生态环境危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58年起,美国开始重点援助环绕苏联和中国边境线上所谓“前沿防卫”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对其他更为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则其少援助。这反映了(     
A.苏联工业化的完成B.美国实施冷战政策
C.欧洲一体化的形成D.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20年至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0%以上,但工人的平均工资和就业总人数几乎未变。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工人购买力下降B.法西斯势力上台C.贫富差距已消除D.独立战争已爆发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A.推进贸易自由B.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C.增强军事实力D.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在许多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和经济扩张,而亚非拉国家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不少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这反映出,冷战后(       
A.欧洲政局剧烈动荡B.贸易保护已经不复存在
C.不结盟运动刚成立D.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       
A.“欧共体”建立B.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两极格局已结束D.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38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A.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B.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D.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B.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A.积极向西方学习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