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用原句或按要求填空。
①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然后知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也。(《孟子》二章)
④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而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类型:情景默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父母、老师有时会说,你还是个孩子,这件事不能做;有时还会说,你不是个孩子了,这件事应该做。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请以“我还是个孩子”或“我不再是孩子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和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树的精彩

①行走于山野,我有个印象总是挥之不去;树是像人一样有着各自的精彩特质的。

②杨柳特别爱干净且有几分臭美,喜欢傍水而居,有时甚至直接站到水里,大多数日子则是在岸上对镜顾盼。松树是个旱夫子,生怕打湿脚,远远、高高地寻了沙质地立住。柏树总是慢性子,也不开花,也不争个子,在林间睡着了一样生活。有那么点木讷,那么点憨实,像硬朗的光棍却无欲无求,注定是谁也甭想打扰到他的。

③树有开花的有不开花的,有开花结果的也有开花不结果的,还有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的,有香的也有不香的。

④有些树不按常理出牌,是先开了花再放叶。望春树开花奇异,落雪天开出凤花、猴花,开了花就结籽。楮树籽圆圆的带个硬壳,顶部有个如针尖的嘴,籽粒饱满被吹落在地,刺林烂叶之下,石头缝儿与土坷垃之下,到处是。在饥饱成问题的年代,小孩把它烧着剥了壳吃,香香脆脆带一点儿苦涩,仍是非常好的美食。大人们则用它磨粉打豆腐,吃着蛮香,还可款待客人,以解无鸡蛋荤腥之馋。泡桐是开了紫白的花,才于夏初冒出绿叶。一些树则是在人家秀花秀美时,仍一副老爷相,秀它的肌肉,赤条条的,三月来了还硬朗朗不想着装。

⑤开花结果的树有桃、李、杏、梨、板栗、山茶、松杉、橘橙等。它们生下来注定既给人色之美,亦给人味之美。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难怪人要把它们种在村旁,时刻相望相守。橘橙在湖边开出清香白花,挂着橙红与绿色的果,即使遭到虫蛀与风寒侵蚀,仍年年如期生长孕育。它们从外地嫁到贫瘠之地,就扎下根生儿育女,绽放芬芳,让人们尝到从未品尝过的甜头。也有些树如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特立独行乘承丹心,只做一棵不开花不结果的树,只固守树道,不媚人道,它们大多长成了参天乔木、栋梁之材。

⑥树的生长是经历了许多无法抗拒的创痛的,人与六畜野兽随时都会改变一棵树的形态与命运。但是树比人活得自如、有定力与耐心,比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我记得村里有棵大枫树,三个大人合围抱不过来。还有些树就没这么幸运了,总是没长大就被砍了做柴,好不容易成材又被砍了打家具,让人望尽村庄也难寻一棵古树。

⑦有些树吸纳了多少大地精华呀!界水岭有棵白果树高30米,胸围5.5米,冠幅100多平方米,活了千年以上!白岩村有棵掷榆,树皮斑股,树上长山许多的开头锄粗的小树,密匝匝向上。它浑身伤痕累累,长满疤痕,却活过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帝王,好威武!领略过一些古树后,心里对自己说:千万不要在树面前摆谱,否则你幼稚得可笑。推而及人,大凡伟人亦孤独亦艰苦亦抗争,岁月会留住他们的英名,当初对他们肆意扭曲与攻击的人,该是多么浅薄无知!

⑧有些树虽不经典,却是十分耐读的。枯木逢春也许就是用来指那种貌似枯萎,实际上仍有顽强生命力的树。每到春天,周围的花木生机盎然,忙着争蜂惹蝶,它却不急不火,慢吞吞地睡着,静静待在一隅,也不急急地跳出来,撑什么脸面发表什么高见。可是,当我们因它的枯干而黯然神伤时,它却于某个时日突然就苏醒了,苏醒得太出乎意料!你会见到新生儿般的新嫩,并为此惊喜与感动不已。

⑨已是人间四月天,山间芳菲未尽。所有的花按着次序开放,所有的树都充满了生机。春,其实还没有离去,春不会走出有心人的视野。有些树木迟早是会发芽的,只不过是守得住寂寞;有些树木是会不经意间开花的,只不过奔放的季节不同。有些空虚飘浮与张牙舞爪的,总是昙花一现;有些活得内敛的,却永葆魅力。至于那些令我们憎恶的东西,请把它们彻底交给风。

(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树的精彩”的作用。
2.文章在描写树时,对比的手法运用自如,试选择一例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领略过一些古树后,心里对自己说:千万不要在树面前摆谱,否则你幼稚得可笑”一句的含义。
4.作者认为“树是像人一样有着各自的精彩特质的”你最喜欢这些树的哪种特质?它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北京时间 12 月 17 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 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太极拳对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材料二】

“太极拳申遗成功,中国人这么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作为参与者、见证者,面对这历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动和骄傲。”12 月17日晚,太极拳申遗文本撰写组组长尚春升感慨道。这次申遗成功是与从国家到地方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文化和旅游厅持之以恒的努力分不开的,凝聚着许多文化工作者以及太极拳非遗传承人的汗水和心血。


【材料三】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 实践。“沉静和美”是太极拳的态度。中国不仅向世界贡献火药、指南针这样的科技力量,还贡献了二十四节气、太极拳这样的智慧生活方式,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和底气。太极拳申遗成功的意义在于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可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保护和发展。


(1)请你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假如你有机会采访太极拳申遗文本撰写组组长尚春升,你会提怎样的采访问题呢?请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参照示例,再写一个采访问题。

示例:您作为太极拳申遗的重要参与者,请问在申遗过程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3)同学们得知中国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后都激动万分,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将对话补全。

小文:听说太极拳申遗成功了,这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喜事! 你觉得太极拳为什么能申遗成功呢?

小语:_____________

小文:是啊,你说得很有道理。希望太极拳申遗成功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


(4)为了让中学生对太极拳有进一步了解,润扬中学准备邀请扬州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兰建华2月1日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作有关“太极拳中的中华文化”讲座,请你代学校拟写一份邀请函。
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得体。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片段,完成练习。

如今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这条战线上虽已停战,民团对于红军游击队的袭击还在继续。在西安、洛川和延安等处,我听说过有许多逃到这些城市里的地主,出钱供养或亲自领导白匪在苏维埃边区活动。他们常常利用红军主力不在的机会,抓捕“共产党”俘虏向地主和白军军官邀功领赏。

(有删改)


(1)文段中的“这条战线”指是____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____(事件)促成的。
(2)文段中提到了“民团”,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民团”?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不断丰盈。读《藤野先生》,用心感受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老师对鲁迅的谆谆教huì   );读《三峡》,可以领略两岸高山对峙、重岩叠zhàng   )的奇绝景观;读《背影》,去领悟那看似   )唐的背影中传达出的父爱;读《白杨礼赞》,去闭目遐想西北平原上白杨树的直挺秀   )的身姿。


教huì(     )   叠zhàng(      )   (     )     (      )
类型:字词书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名著阅读。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题目:这真是一段______________的旅程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一。(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字数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宇计划在学校成立昆虫社,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1.小宇想邀请教生命科学的安老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如果你是小宇,在推开办公室的门后,会怎样提出这一请求呢?
2.小宇为社团招新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想要参加昆虫社的同学,必须准确辨别摘自《昆虫记》的文字,并从语言特色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以下文字摘自《昆虫记》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乙】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首先奔来抢掠蟋蟀的是小灰壁虎和蚂蚁。尤其是蚂蚁这个可恶的强徒,恐怕不会在我的花园里给我留下一只蟋蟀。

3.社团的第一次活动是《昆虫记》读书交流会,小宇在制作宣传海报时,下面哪些信息不必呈现?(       
A.本次活动的名称及主题B.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C.《昆虫记》作者生平事迹D.阅读《昆虫记》的推荐语
E.部分昆虫的图片及详细介绍
4.有人认为《昆虫记》的价值不仅在于科学精神,还在于人文思考,请你结合以下任意一条“相关链接”,阐释自己对作品“人文思考”的理解,准备在读书交流会上作一段简短的发言。80字左右。

【相关链接一】

直到所有的一切全部结束之前,洞口大门将始终严密地把守着。然后,隧蜂外婆和隧蜂妈妈将离开家屋。它们毕生终于职守,将去往我不知道的什么地方默默地死去。

(《昆虫记·隧蜂门卫》)

【相关链接二】

人在心中想:“做生意就是弄别人的钱。”正如小飞蝇心里所想:“干活就是弄,隧蜂的蜜。”为了更好地抢掠,人类创造了战争这种大规模屠杀和以绞刑这种小型屠杀为荣的艺术。

(《昆虫记·隧蜂》)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门缝里看戏

①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的想象力使我豁然开朗,我没有跟他“舍船,从口入”,而是折回头,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

②那年,我五岁半。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当时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

③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天国,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祖父啥时再看戏呢?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④戏票分三等,最便宜的是五分钱。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是日午前,母亲在屋后小洋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不给我就不走,一直站着磨。母亲是疼我的,每当我和大姐、二姐闹别扭,母亲不问青红皂白,总是站在我这一边。这天,母亲洗完衣服,却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⑤午后,我只好一个人跑去剧场。剧场有人查票,我只能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我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

⑥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

⑦身后嘁嘁喳喳,来了两个女的,年纪大些的,比我母亲年轻,短发,圆脸,蓝洋布旗袍;年纪小些的,比我二姐大,长辫,瓜子脸,粉红衫。柴禾堆南边有块空地,两人摆开架势,一比一画,开始对唱。唱罢《梁祝》,又唱了一些其他戏曲。然后,像完成了一次街头演出,两人击掌庆贺,兴高采烈地离开。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觉得她俩是受老天爷指派,特意前来为我一人表演,以安抚我功亏一篑、濒于绝望后的失落。

⑧不多时,里头的声响又起来了。这回是淮剧《秦香莲》,我试探着再从门眼往里瞧——呀,终于能瞧见了!不料,中途有一位观众,又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⑨《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真是大快人心!

⑩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⑪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⑫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

⑬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就是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

1.(1)选文主要回忆了儿时看戏的经历,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2)结合第⑩段,说说“我”觉得“尽兴”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没有直接写看戏的场景,而是写了母亲的行为表现,请合理推测“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时的心理活动。
3.对于选文最后一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指的是剧场门口那扇破败的木门,门缝引发了“我”对岁月的慨叹。
B.“屹立”写出“我”发现老剧院在历经时代变迁后依旧坚挺的激动和惊喜。
C.“变回”“小男孩”表现作者对纯真童年的深深怀念,以及时光易逝的感慨。
D.以“我掏的是热泪”抒情,来强烈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传统的地方戏曲文化。
4.陶渊明借《桃花源记》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联系全文,简述本文首尾两次写到“桃花源”的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