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埃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京杭运河 | B.巴拿马运河 | C.苏伊士运河 | D.基尔运河 |
A.地形 | B.水源 | C.气候 | D.语言 |
A.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 B.尼罗河谷地盛产优质长绒棉 |
C.尼罗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 D.工农业发达,矿产资源贫乏 |
俄罗斯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全球能源市场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有( )A.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
B.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其领土中有50%是广阔的平原 |
C.俄罗斯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区 |
D.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亚洲 |
A.俄罗斯工业基础条件差,工业生产落后 | B.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落后 |
C.矿产资源缺乏,缺乏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 | D.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制造日用工业品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读法国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A.地跨东西半球 | B.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德国接壤 |
C.东临大西洋 | D.东南部与西班牙接壤 |
A.烤牛排和葡萄酒是该国人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物 |
B.该国的冬天又冷又干燥,得多带点衣服 |
C.在该国既可以看到塞纳河风光,又能欣赏阿尔卑斯山的美景 |
D.该国电力能源结构中核能占比重最大 |
A.![]() | B.![]() | C.![]() | D.![]() |
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来,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亚洲,加之亚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水稻产量排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日本、巴基斯坦(2019年)。图1为“亚洲地理特征相关图”,图2为“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
探究主题一地理位置
(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具体表现在(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A.东亚南亚西亚 | B.东亚东南亚南亚 |
探究主题二地形条件
(3)根据亚洲河流的流向,推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A.中部高,四周低 | B.南北高,中间低 |
探究主题三气候条件
(4)图中亚洲水稻集中分布区的气候,其共同的特点是( )A.终年湿润 | B.雨热同期 |
探究主题四种植模式
(5)近年来,我国许多水稻产区采用了“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与单纯水稻种植相比,“稻蟹共生”模式可以( )A.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
B.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
中国和巴西同为金砖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下图为“从巴西到我国的某海上运输航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 B.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黄河流域图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①②为上游,③为中游,④为下游 | B.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为③④ |
C.撼人心魄的壶口瀑布位于河段③ | D.黄河地上河位于河段④ |
A.上游一气候寒冷干燥一加高加固堤坝 |
B.中游一植被破坏严重一退耕还林、还草 |
C.下游一黄土结构疏松,形成“地上河”一修筑梯田 |
D.下游一形成“凌汛”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
B.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
C.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
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
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 |
B.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
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 B.一江春水向东流 |
C.三万里河东入海 | D.碧水东流至此回 |
《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季轮转的天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A.南北跨纬度大气候差异明显 | B.东西跨经度广存在时间差异 |
C.跨寒温热三带光热条件优越 | D.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全年严寒 |
A.滇、桂、粤、台 | B.云、桂、闽、台 |
C.台、闽、桂、滇 | D.台、粤、桂、云 |
2024年4月25日,中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预计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下图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40°N,100°E) | B.(38°N,112°E) | C.(28°N,102°E) | D.(19°N,111°E) |
A.酒泉 | B.太原 | C.文昌 | D.西昌 |
A.A-B段 | B.B-C段 | C.C-D段 | D.D-A段 |
A.昼短夜长,昼变短 | B.昼短夜长,昼变长 | C.昼长夜短,昼变短 | D.昼长夜短,昼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