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一 上联: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下联: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对联二 上联:拨云手指天心月 下联:拔剑光寒倭寇胆 |
A.人物都是民族英雄 | B.驱逐的都是荷兰殖民者 |
C.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 D.人物都是民族交融使者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 B.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 |
材料一:
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喜爱博览医籍,年轻时立志从事医学。……自南朝始,历代本草记载“名称多杂”,错漏很多。李时珍有感于此,乃寝书籍800余种,博采细勘,删繁补缺,辨疑正误,用了27年,三易其稿而成《本草纲目》。 ![]() |
——摘编自朱绍侯、齐海、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幸被捕。他在《狱中自述》中写道:“夫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他从容就义。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被捕后,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他在刑场上高呼:“革命者光明磊落、祝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跪下!”陈延年昂首延购,英勇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很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领、洒热血。他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今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A.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 D.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部分重大外交活动。
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行。
2016年,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在杭州成功举行。
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2020年,中国与欧盟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021年,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领导人以视频方式举行了第12次会晤。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A.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 B.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
C.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
A.应县木塔是宋代标志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 |
B.这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品 |
C.宋元时期中国的套色印刷技术在佛像印刷品中得到应用 |
D.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
C.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D.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
材料一:一日,(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通常难于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宋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