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 B.防止了官员权力的滥用 |
C.提升了文官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A.要充分利用土地 | B.要重新选育良种 | C.要顺应天时地利 | D.要改进生产技术 |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 B.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
A.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 | B.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 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 | 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
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 | 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
A.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权利 | B.近代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 |
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D.男女平等的理想变成现实 |
A.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 B.维护了广大工农的利益 |
C.受马克思主义直接影响 | D.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
A.对欧洲法治建设影响深远 | B.使欧洲各国开始修订法律 |
C.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 | D.推动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 |
材料一 各个国家通过外交活动,寻找自己的盟友,通过结盟以对抗自己的敌人或潜在的敌人,这种结盟活动就形成了“集团安全”模式。在一定时期,当敌对集团之间势力处于均衡时期,它可以对敌方产生威慑力量,从而保证同盟内的个体安全;然而,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其产生的破坏性后果更大。
——摘编自陈勇《集体安全制度溯源》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秩序变化的观点(节选)
观点 | 内容 |
一 |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
二 |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的全面遏制就不可能爆发冷战……美国不仅掌握全世界的巨大财富,而且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冷战史研究新视角》 |
三 |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也是满目疮痍……不可否认战后美国在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朱玲云《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照顾”》 |
材料一
年份 | 煤 | 钢 | 生铁 |
1912 | 0.099 | 0.06 | 0.004 |
1936 | 84.96 | 0.88 | 1.725 |
上表1912年、1936年中国煤、钢、生铁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千克)
如图1936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钢产量人均占有量示意图(单位:千克)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从1986年起,4个经济特区致力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农牧渔和旅游业并举的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