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B.“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伛偻提携”分别指老人与小孩。 |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
【文本一】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为各国瞩目。中国能取得这一辉煌成就,中西医结合方案显然功不可没。
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相比西医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中医防治的灵活方便能更好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且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对于西医预防保健的欠缺,中医治未病更具有独到优势。
中医和西医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医学。生命至重,需要两者互学互鉴、互补短长。此次中国的抗疫实践也再次证明,当前最好的医学是中西医互补的医学,而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当是中西医互补的体系。
(摘编自《用中医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
【文本二】
①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
③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④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浓厚兴趣。
⑤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挖掘中医文化经典的“宝库”,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⑥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⑦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与西医相比,中医在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降低医疗成本和预防保健等方面有优势。 |
B.文本二开篇列举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中草药咖啡、甜点的事例意在论证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
C.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极具生命智慧,其中有一部分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还有一部分源于临床和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
D.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利于让中小学生在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对中医药文化的科学认知,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打下基础。 |
E.两个文本虽然论述的对象都是中医药文化,但文本一侧重于论述中医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文本二侧重于论述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
【链接材料】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仲景文化是南阳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医药文化。“博大雄浑医圣祠,南阳艾草手上持。”随着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晚会上的一曲《医圣传人》,仲景故里南阳和南阳艾也火热“出圈”了。6月14日上午,2021世界艾乡(中国·南阳)艾文化系列活动在南阳医圣祠启动。
故乡春色
林红宾
①早春时节,我回故乡住了几天,那感觉就如一只在海上长期颠簸的小船,回到了宁静的港湾。
②故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之中,十分僻静,尤其夜阑人静,不闻尘嚣,惟闻天籁。料峭的春风如同千万辆战车从树梢上、屋顶上呼啸而过,这是春嘹亮的进行曲。天将拂晓,耳畔又传来归雁嘎勾嘎勾的叫声,它们宛若从远天驶来的一队归帆,那亢奋不止的充满阳刚之气的渔家号子,回荡在汪洋般湛蓝深邃的天幕上。啊,归雁,感谢你们这等辛勤,感谢你们这等恪守信誉,为沿途每处关山,卸下一个明媚的春天!
③我信马由缰地在山坡上徜徉,环顾周围,每座山峰,每道长岭,每条溪流,每片山林,都与我素有交情,无不向我含笑致意。我躺在野草初绿的阳坡上,沐浴着暖烘烘的春阳,眺望周遭那些起伏有致的峰岱岗峦,仰望天上纤巧舒展的云朵,不免心旷神怡。那紫朦朦蓝滢滢的阳气正从周围的地表悄无声息地袅袅升起,如同透明的水蒸气,尽染七彩阳光,呈现出奇妙细微的虹霓,又如数不胜数的彩蝶环绕着我翩翩起舞。我就像被衷在一个妙不可言的童话境界之中。时有小南风习习吹拂,仿佛潮汐般一波一波触摸着我的全身,又如一匹其大无比的绸缎在我身上不时地歙乎鼓荡。我恍若返老还童,偎依在母亲身边,一任母亲疼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我摒弃红尘一切杂念,心灵净化,返璞归真,物我交融,幻化成一尊玄石,与大山密不可分。
④春天果真如期而至,老姑子花在枯草中尽露芳容,毛绒绒紫莹莹的,就像用玛瑙制作而成。蒲公英也向我报以微笑,脸庞金灿灿的,只是数量不多,寥若晨星。迎春花在青褐色的蓬乱的枝条上绽出一串串嫩黄色的花朵,那极为灿烂的花朵俨然用赤金打制而成的小唢呐,满怀激情吹奏出一支热烈奔放喜庆吉祥的迎春序曲。性急的映山红未等融尽残雪,就顶着绛紫色的花朵,仿佛-群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系着娇艳的纱巾攀援在嶙峋的后坡石崖上,一丛丛,一叠叠,开得这等热烈,酷似燃起熊熊的筹火,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镂进历史深处的峥嵘岁月。涩李花行将开放时呈豆绿色,如同翡翠箍满了枝条。芜条花开得密密匝匝,不啻精工扎制的紫色花环。紫荆花-开一大片,绚丽而凝重,恍若扯下缕缕云霞。满涧的野蔷薇也盎然怒放,那璨若繁星的白色小花凑成一线缥缈迷茫的“天河”。还有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开着深蓝色的小花,在隔年枯草的反衬下,就如蓝宝石一样惹人青睐。那些山茄子花、猫眠花、苦菜花以及叫不上名的野花都开得各具姿色,笑容可掬,就像一群身着盛装、手捧鲜花,向人祝福的小天使。再一端量,它们不成帮派,星罗棋布,寂寞无主,恰似迷了路的儿童,让人生发怜悯之情。
⑤山下的果园正是蓓蕾初绽,一发不可收拾。那梨花纯洁无比,凝然不动,如同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瑞雪,未到近前,令人恍若置身于数九隆冬,感觉到一阵甚是惬意的微寒。杏花则箍满枝头,开得一塌糊涂,初时粉红,后褪为白,浑身透露出一片雍容华贵的气韵。阳光透过花冠的缝隙,筛下一地带有馨香的光斑,稠酽的花之馥郁如胶似漆,萦绕其间,经久不散。我在树下伫立凝视,神游八极,不啻融入了一团旖旎的香云里!溪边的一株山桃花开得格外娇艳,惹人注目,莫不是端庄腼腆、情窦初开的西施在撩水浣纱。苹果花正含苞待放,海棠花已眉眼传情……
⑥啊,在山燕子的呢喃声中,该绿的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该开花的全都绽开了笑脸,似乎是这长久的无聊冷漠,逼得它们迸发出全部的热情,扬眉吐气,容光焕发,合唱一曲回肠荡气,婉转昂扬的生命赞歌!这赞歌给了我醍醐灌顶似的愉悦与惬意!
⑦不管是山花还是果花,全都开得喜气洋洋,落落大方,恬静自得,富有诗意,构成了故乡春色,向一切爱护大自然的生灵致以亲切的饱含善意的微笑,尤其向依赖于大自然而生存的人类以深深的启迪:人给大自然三分疼爱,慷慨的大自然定会给子人类十倍的馈赠!相反,如果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定会在默默忍受中报复人类,那么今天就难以看到这等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的春之风景线了。
⑧承蒙春之美意,一切生灵都在勃发生机,播种希望,繁荣生活,美化生活。尤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来说,我们愈来愈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在采取措施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使故乡春色更加迷人!
⑨故乡春色在我心潭里留下了无比清新、永世不灭的倒影,每每思之,宛若走进斑斓的鲜花之中,就觉得馨香扑鼻,心中骤然充满活力……
链接材料: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诗歌组 | 分类 | 文学常识 | 诗句 | 出处 |
古体诗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 | 蒹葭萋萋, | 《蒹葭》 | |
古体诗也叫“古风”,是和近体诗机对而言的诗体。写法比较自由,句数和字数没有严格的规定。 | 《石壕吏》 | |||
是近体诗的一种,诗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要求,讲究平仄对仗,有五言、七言两种表现形式。 | 劝勉友人,体现诗人豁达胸怀的诗句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古文组 | 说 | 是古代的一种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马说》 |
记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写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 描写桃花源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的语句是 | 《桃花源记》 |
A.《送友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B.《式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C.《子衿》《卜算子·咏梅》 |
D.《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我校文学社将于本月20日上午10点在校礼堂举办“中学生诗词大会”。A.您是我省著名的朗诵专家,对诗词诵读研究造诣颇深。B.现诚邀您拨冗莅临大会。C.希望您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D.请务必准时光临,不要迟到。
A.A | B.B | C.C | D.D |
A.②④⑤①⑥③ | B.②⑤①④⑥③ | C.④②⑤①⑥③ | D.⑤④①②⑥③ |
A.蝉要在地底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星期。 |
B.矿蜂是蜜蜂的一种,它拥有电线报,还常常把巢建在结实的泥土里。 |
C.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
D.《昆虫记》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
你这贪吃的小毛虫,不是我不客气,是你太放肆了。如果我不赶走你,你就要喧宾夺主了。我将再也听不到满载着针叶的松树在风中低声谈话了。不过我突然对你产生了兴趣,所以,我要和你订一个合同,我要你把你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一年、两年,或者更多年,直到我知道你全部的故事为止。而我呢,在这期间不来打扰你,任凭你来占据我的松树。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叉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孓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2月11日在日内瓦开幕。此次会议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CO”代表冠状(Corn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19”则因为疾病爆发于2019年。
(摘自中国网)
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SARS-CoV-2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相关冠状病毒物种中的另一种病毒,它的发现与21世纪引入人类的人畜共患冠状病毒SARS-CoV有很大不同,是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亚类。此前,该小组曾将新型冠状病毒暂命名为“2019-nCoV”,"2019”指代病毒被发现的年份,“nCoV”是“新型冠状病毒”英文翻译的缩写。CSG表示,这次新的命名较为准确地表明这种特定病毒与SARS的关系,而以“2019-nCoV”为名的术语“新型”也可能表示该基因组与其他先前已知的冠状病毒之间的基因组不完全匹配。在21世纪研究冠状病毒的病毒专家多次遇到冠状病毒新颖性的问题,例如2003年在中国广东省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2012年在中东地区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这两次疫情事件,都将病原体最初称为新的人类冠状病毒,在此后都是通过相似结构进行命名,就像本次爆发期间的SARS-CoV-2一样。
(摘自《新冠病毒被正式命名为SARS-CoV-2, 命名乱象终止》)
2月18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复旦大学教授姜世勃在《柳叶刀》共同发文,指出"SARS-CoV-2"这一命名的不妥之处。SARS除了是病毒,也是疾病的名称,将新病毒命名为SARS-CoV-2容易误导群众,使其认为新型疾病和SARS相关,导致不必要的恐慌;或是误导人们认为新疾病与SARS一样,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从而预防松懈。从基因序列,以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是和SARS-CoV截然不同。因此,一批中国病毒学家提出,应该赋予新型冠状病毒独特的名字,比如人类冠状病毒2019(HCoV-19)。
(摘自前瞻网)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克丽丝特尔·沃森解释说,媒体和公众都在使用病毒的别名,非官方的名称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流行起来,这很难撤回;而没有正式名称的危险在于,人们开始使用诸如“中国病毒”等表述,这会导致人们对部分特定人群产生强烈抵制。
其实,给病毒起名不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早已有前车之鉴。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曾另被称作“猪流感”,结果导致埃及屠宰了境内全部的猪。其实这种流感病毒是由人传播,而不是猪传播。正式名称不合适也可能引发各种潜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在2015年批评过“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一名称,命名中含有地区信息,这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地域歧视,毕竟病毒只是在这一地区偶然发现的,没人能够证明世界上其他地方就不存在这种病毒。世卫组织在一篇声明中说道:“我们注意到某些疾病的名称煽动起了对特定宗教或是族裔成员的抵制,对旅行、商业和贸易造成不正当的障碍,并且引发了对食用动物不必要的屠杀。”
(摘自《世卫组织:“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
拥有正式的疾病名称很重要,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可能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那么,同样都是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何COVID-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的命名方式明显不同?传染病命名背后究竞有何国际规则?这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5月8日,经过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共同磋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人类传柴病命名的最佳实践》 (以下简称《最佳实践》),“目的是尽量减少疾病名称对贸易、旅行、旅游业或动物福利的不必要负面影响,并避免对任何文化、社会、国家、地区、专业或民族群体造成侵犯。”
《最佳实践》指出,疾病名称可以包括疾病症状方面的通用描述性术语,比如呼吸道疾病、神经综合征、水样腹泻等;在足够可靠的情况下,应当包括疾病表现、受影响人群、疾病严重性、季节性特征等更为具体的描述性术语,比如进行性、青少年、严重、冬季等;当已知引起疾病的病原体时,那么该病原体就应当被纳入疾病名称,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沙门氏首等。
同时,疾病名称应尽量简短并且容易发音,例如H7N9 (一种禽流感)、zabics (狂犬病)、malaria (疟疾)等类似的命名。
此外,《最佳实践》中写道:“当有必要区分在不同年份发生的类似事件时,可以使用日期(年或月和年)。”
SARS暴发于2002年,MERS暴发于2012年。根据《最佳实践》虽然二者简短易读,但都没有将已知的病原体,也就是冠状病毒纳入名称,而且MERS中包括地理方位,属于“应避免”的例子。
COVID-19 则既明确了病原体,又使用日期加以区分,并且适用于从轻微到严重的“全谱”病例。
(摘自中国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A.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其中的“COVID”是冠状病毒疾病的英文缩写。 |
B.COVID-19和SARS-CoV-2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疾病的名称,后者是病毒的名称。 |
C.SARS-CoV-2 病毒是冠状病毒属的亚类,与“SARS-CoV”有很大的不同。 |
D.以“2019-nCoV”为名的术语“新型”也可能表示该基因组与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基因组不完全匹配,所以CSG取消了原命名“2019-nCoV”。 |
A.CSG认为,“SARS-CoV-2”这一命名,可以较为准确地表明这种特定病毒与SARS的关系。 |
B.中国科学家认为,将新病毒命名为SARS-CoV-2容易误导群众,导致不必要的恐慌或防御松懈。 |
C.病毒不是只存在于某一特定地区,其他地方也有这种病毒,所以不能以地名来命名病毒。 |
D.“COVID-19”的命名可以防止污名化行为,使人们不得再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