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以下班主任的主张可能受到了墨子思想影响的是(     
A.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行为
B.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C.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D.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暴力行为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明太祖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下图资料推测,四个科考站中气温最低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周末,几位同学相约登山,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请根据下图选择最合理的路线(     
   
A.a→b→甲B.c→d→甲C.e→f→甲D.h→g→甲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11时,   正式“脱欧”,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身份。(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0年5月18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   。这是省政府设立的第五个省级新区,是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完善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A.金华金义新区B.杭州钱塘新区C.宁波前湾新区D.绍兴滨海新区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管理的举措有(       )
①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② 汉武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③ 清政府在该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④ 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峥嵘岁月守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讲话中汲取历史智慧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五四运动,以……各族各界群众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运而生”的?

材料二:从图文解读中感受人民伟力


1927年1月,汉口工人群众在李立三、刘少奇等组织和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示威,同英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汉口英租界被爱国群众控制。

“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扩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独轮车,帮助人民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相关链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论证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温馨提示:本问采用分层给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大国责任勇担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4月16日,中法德三国领导人通过视频峰会,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议强调,要共同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习近平主席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的必要性。

材料二: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曲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链接: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让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从材料二的数据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彰显了大国担当: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经济产业变革,倒逼低碳能源转型,提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严控煤电项目,同时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发挥应对挑战的独特优势,使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具有很强的凝聚共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3)依据材料三,分析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如何彰显大国担当?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