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端在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 |
B.R1∶R3=3∶2 |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30Ω |
D.电源电压为6V |
Fe3O4 | Fe2O3 | 铁 | |
分解温度℃ | 1538 | 1400 | — |
熔点/℃ | — | — | 1535 |
十全十美 剑指巴黎
①新华社杭州10月4日电 杭州亚运会跳水比赛4日收官。中国跳水队不出意外包揽十块金牌,延续了自参加亚运会以来不曾让金牌旁落的荣耀,再次实现“十全十美”。
②本届亚运会,全红婵是跳水项目当仁不让的“人气王”,她在比赛中用精湛的“水花消失术”回馈观众,并和陈芋汐搭档出战女子双人10米台,以“断崖式”的领先优势夺冠。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姐妹俩“神仙打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③比赛中,全红婵407C的动作获得现场7名裁判的7个满分,这是杭州亚运会跳水比赛中唯一的一次。世锦赛三连冠得主陈芋汐也展现出了稳定的竞技状态,与全红婵的冠军分数仅相差2.55分,多个动作拿到90分以上的高分。
④陈艺文和昌雅妮在女子3米板单人和双人比赛中同样表现不俗。在单人决赛中,陈艺文拿到382分,大幅超过她在福冈世锦赛上的夺冠成绩。
⑤林珊和李亚杰在女子1米板上优势同样明显。和福冈世锦赛林珊摘金、李亚杰夺银相比,两人在亚运会上的名次互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
⑥在东京奥运会和福冈世锦赛上,中国跳水队丢的金牌均来自男子跳台项目。不过在亚洲范围内,中国选手在男子项目上的统治地位依旧无人能撼。
⑦男子10米台历来竞争激烈,杭州亚运会上,杨昊和小将白钰鸣在单人比赛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但也都有单跳突破100分的惊艳发挥。在双人跳台比赛中,杨昊和练俊杰则始终保持领先。
⑧在东京奥运会3米板项目收获1金1银的王宗源,在巴黎奥运周期已逐渐成长为中国男子跳板的领军人物。他在亚运会上摘得1米板和3米板冠军后表示,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期待而倍感压力。他说:“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相信我能做好自己。”
⑨31岁的何超在退役四年后复出,与比自己小10岁的严思宇搭档,赢得男子双人3米板冠军。
⑩在奖牌榜上,中国队包揽单人比赛的冠、亚军和双人比赛金牌,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队分享了其余奖牌。其中,17岁的日本选手玉井陆斗在男子10米台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他曾经在布达佩斯世锦赛上力压杨昊获得银牌,在杭州则站上了季军领奖台,未来将是中国男台的强大对手。
⑪此外,身兼男子跳板跳台4个项目的韩国选手李在炅表现出了多面手的潜质;曾经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马来西亚名将潘德莱拉依然保持着高水平,此次也收获奖牌。
⑫完成了巴黎奥运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中国跳水队用杭州亚运会的“十全十美”证明,他们始终在奋进。拿到金牌的队员们在赛后总结时普遍表示,自己在某些动作细节上还做得不好,需要继续完善。首次参加亚运会的全红婵和陈芋汐都给自己“打6分”,显示出“梦之队”的胜不骄。
⑬亚运会结束后,中国跳水队将进入冬训,迎接明年多哈世锦赛以及巴黎奥运会的国内选拔赛。
(选自《学习强国》记者夏亮 周欣 李嘉谢琳)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珊和李亚杰在女子1米板上分别摘金、夺银,优势同样明显。 |
B.中国跳水队自参加亚运会以来不曾让金牌旁落,再次实现“十全十美”。 |
C.在亚洲范围内,中国选手在男子项目上的统治地位无人能撼。 |
D.曾经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马来西亚名将潘德莱拉此次在杭州亚运会也收获奖牌。 |
天气炎热,某市海滨公园成为了不少市民消暑的好去处。但大家在海里游泳时,务必要量力而行。在2023年5月31日,仅一天时间,该园区里就发生了8起溺水事件。
造成溺水事件的主要原因,除了孩子们缺少安全意识之外,还在于一些家长监护不到位。分析发现,溺水事故多发于偏远农村、城乡结合部及城市边缘的水库、水渠、山塘等“天然游泳池”。家长是孩子暑假期间的监护人,却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很多孩子缺乏游泳技能和必要的避险安全知识,认为自己游泳技能高,使得屡踏险地而不知。
儿童溺亡事件警示生命安全教育,更呼唤家庭与社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全社会应拿出一些标本兼治的对策与措施:比如建立亲水亲子“平台”,教导少年儿童基本的游泳知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增加危险地带的警示和巡查力度,鼓励更多爱心志愿者、组织机构关注和参与少年儿童的安全工作。家长们更要切实担负起监护职责,提高对儿童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等。总之,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安全的假期娱乐空间,是整个社会理应负起的公共责任。
A.溺水事件高发已经成为夏季必须关注的公共问题。 |
B.正确的急救方式是先帮助溺水者排出呼吸道内积水然后清除口鼻,再进行人工呼吸。 |
C.造成溺水的原因有孩子缺少安全意识以及家长监控不到位。 |
D.防溺水除了生命安全教育之外也要教会孩子基本的游泳知识。 |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点明藤野先生惋惜但尊重作者的选择。 |
B.通过文章可知,藤野先生是位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的老师。 |
C.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是伟大的,只因作者学医期间他的教学水平高超。 |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