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子数 |
D.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酸溶性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A.50% | B.40.2% | C.32.5% | D.51.3%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20 | 40 | 60 | 80 |
产生气体质量/g | 0 | 0.2 | 0.4 | 0.5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
![]() | ①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电石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
②验纯后点燃 | 剧烈燃烧 | 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上述反应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转移到另一试管中,滴加 |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 猜想Ⅱ成立 |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 | 猜想Ⅲ不成立 |
A.A的溶解度大于C |
B.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C.t1℃时,将40gA放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为90g |
D.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
H2(V/L) | 1.11 | 1.67 | 2.22 | 2.78 |
H2(m/g) | 0.10 | 0.15 | 0.20 | 0.25 |
A.Fe(NO3)3 | B.Cu(NO3)2、Fe(NO3)2 | C.Fe(NO3)2 | D.AgNO3、Cu(NO3)2、Fe(N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