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和“中国之政”分别指的是(     
A.儒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B.佛教和郡县制
C.儒家思想和分封制D.道家思想和皇帝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朝时期,朱先璋取消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正式设立。这些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演变趋势,这种趋势是(     
A.中央权力趋于集中B.中外交往日趋衰退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思想控制日益加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蒙古灭金B.马可·波罗来华
C.朱元璋强化皇权D.郑和下西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仁”C.“兼爱”D.“礼治”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19131920
俄国175.1126.6
德国66.942.8
奥匈帝国52.1
法国39.739.0
英国45.6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4—15世纪,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认识到,他们的学问不应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还要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一认识(       
A.带有“神权至上”色彩B.推动罗马帝国建立
C.意图复兴古典文化D.具有人文主义特点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君主专制的实行C.北方政局的稳定D.江南地区的开发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下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A.中外交流的现象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宦官专权的局面D.儒家学说的兴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