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关于科技成果与涉及的物理原理,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歼20”隐形战机——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具有较好的吸收作用
B.“华龙一号”核电站——铀原子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能量
C.5G通讯技术,5G通信比4G所使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大
D.“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为微波中继站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侨在实验室做测量密度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再调节______,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小侨想测量盐水的密度,以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B.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记为V,示数如图甲所示;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记为m2,示数如图乙所示;
(3)由乙图可知:m2______,所测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g/cm3
(4)小融想自制一个密度计,直接测量盐水的密度。他用一根长约20cm的圆柱状饮料吸管、一段细铁丝、石蜡和水等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制作时,先将吸管两端剪平,铁丝密绕成小团后塞入吸管一端,再用石蜡将该端口堵住密封,接着,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丙),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使用时,将密度计静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出吸管壁上液面处的数值即为液体密度;
O位置处的刻度值应标为______g/cm3
②若吸管漂浮在盐水中时如图丁所示,量出盐水面至封口端的距离为h,则盐水密度ρ盐水=______(用Hh表示);
③管壁上标注的4个刻度值,0.8g/cm3与0.9g/cm3间的距离______;1.0g/cm3与1.1g/cm3间的距离(选填“>”“=”或“<”);
④小融突发奇想,将制作好的密度计内部的铁丝从吸管上端倒出,缠绕到底部外侧,其它没有变化(如图戊),他用这样“改装”后的密度计测同一液体密度,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⑤小融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他想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换更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
B.换更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更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增大吸管中铁丝的质量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甲所示,一重4N、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和下部都是正方体,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沿竖直方向的轻杆(轻杆的体积和质量均不计),轻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6g/cm3的圆柱体A。现向容器中加水,控制水以10cm3/s的速度流入,同时开始计时直至圆柱体A浸没时停止加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A刚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Pa,当t=95s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L1、L2、L3的铭牌依次是“6.0V 3.6W”、“3.0V 0.9W”、“2.5V 0.5W”(灯丝的电阻均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ABCD是四个接线柱。实验时,将AD两个接线柱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保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上端,此时有一个小灯泡正常工作,另一个灯泡未达到额定电压。
(1)求小灯泡L3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求电源电压;
(3)小组内某同学将三个小灯泡取下来后,再随机接入电路中原来三个小灯泡所在位置进行实验。把AD两个接线柱接在同一电源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电路图中L2位置的灯恰好正常发光,此时L1位置的小灯泡实际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再把BC两个接线柱接入同一电源两端时,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电路总功率的最小值。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明同学在使用洗手间水龙头时发现:当手伸进水龙头下如图所示窗口前时,水龙头出水,当手离开时断水。

(1)小明听老师说这是一种由红外线控制的自动出水龙头,他想到: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水龙头自动出水可能是温度较高的手辐射的红外线被窗口接收,使控制阀打开而出水.为验证猜想,他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窗口,发现控制阀是否打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________有关,把刚好出水时杯子与窗口的距离定为最远出水距离,每次测量这个距离都是15 cm.他对实验现象分析如下: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最远出水距离应该不同,但实际却相同,可见他的猜想是错误的。
(2)为了进一步寻找原因,小明分析得到控制水龙头出水的红外线可能是由窗口发出的,于是他取了面积形状完全相同的梳妆镜和透明玻璃板,保持它们与窗口平行,分别将它们逐渐靠近窗口,测出最远出水距离分别为32 cm、7 cm.入射到梳妆镜上的光线全部反射,而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________(选填“全部”“部分”或“不发生”)反射,接收到的反射光越弱,最远出水距离会越________,因此说明水龙头出水是因为窗口发出的红外线被手____到窗口而使水龙头控制阀打开自动出水。
(3)得到出水原因后,他又进一步探究最远出水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射面面积/cm2最远出水距离/cm
1瓷砖10030
2纸板10018.2
3棉布10017.5
4海绵10016.1
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出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____________有关,此表中________对红外线的反射效果最好。
实验后他查资料得知:有一种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是利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物体,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来看到物体。为使物体不易被暴露,应使其表面材料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________(选填强或弱)。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主要动力来源于汽车蓄电池,当电力不足时,可以使用汽油,并且在行驶时可以利用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节能、环保、方便。
(1)当汽车使用蓄电池行驶时,电动机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当电力不足时,使用汽油当作动力,汽油属于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在利用汽油行驶时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此时蓄电池可看作_________(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2)冬天早上开车时,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常常会出现水雾,阻挡驾驶员的视线,这些水雾是车内的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些水雾在前档玻璃的_________边;(选填“里、外”)
(3)汽车的刹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杠杆,它属于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后一部分是相当于一个液压机,他是利用了_________原理。汽车刹车时,车的机械能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为了驾驶员的安全,汽车前边都安装了安全气囊,它是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为了减少由于_________而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汽车的轮胎上有很多花纹,这是通过_________来增大摩擦。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会冒黑烟,这是通过_________方式来改变轮胎的内能。同时我们还会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这是由于分子_________
(4)现在汽车的涂装非常的漂亮,我们看见车是蓝色的,是因为车身_________蓝色的光。汽车高速行驶时一段时间后,车身上会沾上很多灰尘,这是因为车在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带上了静电从而_________灰尘的原因。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不计热量损失,若将一杯质量 300g 的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 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 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后,冷水温度升高 3℃
B.最开始,冷水和热水的温差为 40℃
C.一开始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 150g
D.一开始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 450g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两容器底部用一根细管相连(忽略细管内液体对液体总体积的影响),开始阀门关闭。甲容器底面积为,甲盛有深度为的水,乙容器的底面积为,乙中放一高为,密度均匀的不吸水圆柱形物块,其质量为。未打开阀门时,求:
(1)圆柱形物块的重力;
(2)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
(3)打开阀门,直到水不再流动,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时,圆柱体的密度取值范围(假设圆柱体上底面一直与乙容器底平行)。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底面积为500cm2的装满水的薄壁容器,容器底部的排水装置E关闭,容器顶部盖着木板A,A下面粘连着正方体B,AB之间有一力传感器,可以显示AB之间作用力的大小,B与正方体D之间通过一根原长为10cm的轻质弹簧C相连。当打开装置E后,开始以100cm3/s恒定速率排水,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正方体D质量为0.5kg,B的重力是120N,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所有物体均不吸水,不计一切摩擦力,整个过程弹簧轴线方向始终沿竖直方向且两端都连接牢固,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
(1)物体D的重力;
(2)图甲中弹簧的长度;
(3)物体B的密度;
(4)从t2=45s到t₃时刻,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3m、0.2m和0.1m的实心正方体A、B、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ρA=0.2×103kg/m3,且物体A、B、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
(1)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B的密度;
(3)现将物体C分别放置于物体A、B中央,为了让放上C后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放上C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只将A沿竖直方向切下质量或者只将B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则比值为多少?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