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颁布推恩令 | B.设立司隶校尉 | C.独尊儒术 | D.削弱封国 |
A.防御求和 | B.被动挨打 | C.战无不胜 | D.割地赔款 |
A.都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封国问题 | B.都得到了各诸侯国王的热烈欢迎 |
C.都对解决封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 | D.都有利于改变丞相位高权重局面 |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酿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一一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四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兴奋的高声吟唱“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摘编自《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祖国颂》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鸭绿江水中。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纪念抗美援朝诗歌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____》
材料一:
春秋战国 | 汉代 | 魏晋南北朝 | 唐代 | 宋代 |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__________。 |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楼车等新式农具。 |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部,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_______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_________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
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全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一:1980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指出:“分田单干也不等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可怕,群众已经认可了。到底哪种制度合适,主要看增产是否显著,农民收入是否增加,大多数群众是否欢迎。”……安徽的经验很快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农村推广,农村改革历程的开启,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新民本思想。
——摘编自孙明杰《万里农村改革中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在深圳市,宝安区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国家统计局数据(部分)
序号 | 项目 | 1978年 | 2018年 |
1 | 国内生产总值 | 3654美元 | 91928.1亿 |
2 | 人均国民收入 | 190美元 | 4073.43美元 |
3 | 外汇储备 | 1.67亿美元 | 30727美元 |
4 | 经济总量世界排位 | 第10名 | 第2名 |
5 | 医院个数 | 9293个 | 33009个 |
6 | 人均寿命 | 67.77岁 | 77岁 |
7 | 城镇人口所占比例 | 17.9% | 59.58% |
8 | 普通高等学校数 | 598所 | 2663所 |
![]() | ![]() | ![]() | ![]() |
图一焦裕禄 | 图二邓稼先 | 图三袁隆平 | 图四杨利伟 |
夏朝 | ① | 西 周 | 东 周 | ② | ③ | 东汉 | 魏 | ④ | 东晋 | ⑤ | 东魏 | 北齐 | |
蜀 | |||||||||||||
西魏 | 北周 | ||||||||||||
⑥ | 齐 | 梁 | 陈 | ||||||||||
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