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列文段,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其道理质朴可见:(1)_________。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古人一直笃信凡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屈原矢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劝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2)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八方各异气,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3)微动涟漪,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4)佁然不动,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溯洄从之,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7)《诗》曰:“高山仰止,_________。”(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争”“啄”,描绘出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迷人眼”写出了西子湖畔百花盛开、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描写的时间、景象最相近的一项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固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谥著,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灾异___________
在党中___________
③诏郡县___________
④变服形入山中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3.选文表现了夏馥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B.原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四通八达,交通秩序良好,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C.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D.原文: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以“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和虚幻。
4.这是一篇虚构的作品,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
B.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气象。首先,桃花源映入眼前的图景真实可信。其次,“设酒杀鸡作食”,是丰年待客之道。再次,来到这里的原因真实可信——“先世避秦时乱”。
C.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肯定,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便更加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D.文章既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作者借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作者坚信自己的理想肯定能实现。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a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b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c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d

1.作者每讲一个因素都要举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这个实例放在哪里最合适呢(     
A.aB.bC.cD.d
2.对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说明同一纬度的桃花和槐花在花期方面的差异很大。
B.作比较,说明同一纬度的桃花和槐花在花期方面的差异很大。
C.列数字,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D.打比方,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3.选文思路清晰,结构分明,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B.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
C.前三者是空间因素,第四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
D.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反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提示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4.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信息,具有科学价值。下列不能体现“纬度越低,物候越早”的一项是(     
A.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吴融《金桥感事》)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C.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D.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雁冰,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德鸿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B.《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的茨威格,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伟大的悲剧》。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魏学洢编,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D.《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是山东枣庄人,诗人、戏剧表演家。郭沫若曾称赞他是中国歌剧的创始人。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C.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D.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首映礼上,陈凯歌、张一白等导演为到场观众讲述了拍摄本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B.打击学术造假行为目的是旨在净化我国学术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维护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科技人员的尊严。
C.因为梅西今年收获了个人的第六个金球奖,所在俱乐部也获得了联赛冠军,不过依然希望能赢得世界杯。
D.未来5—10年间,泰安市希望通过修建地铁、城市快速路和发展公共交通等方法,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B.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D.11月份南飞的鸟群,小心翼翼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目空一切。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