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A.呼吸作用 | B.光合作用 | C.燃烧反应 |
序号 | 现象 | 结论 |
① | 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 甲烷燃烧有水生成 |
② | 一段时间后,负极与正极气体体积比2:1 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 水是由 |
③ | 对比铜片上在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 | 得出燃烧的条件 |
④ | 软塑料瓶变瘪了 | 说明二氧化碳 |
A.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
B.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 |
C.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 |
D.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 |
A.氢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电子数不同 |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显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9 | 2 | 3 | 42 |
反应后质量/g | X(未知) | 27 | 3 | 22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5g | B.乙是反应物 |
C.反应中丁、乙的质量比为4:5 | D.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A.自来水是软水 | B.用加入活性炭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 D.海洋有大量的水,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
A.3H:3个氢原子 | B.Fe3O4:氧化铁 |
C.Mg2+:1个镁离子 | D.![]()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