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各个国家通过外交活动,寻找自己的盟友,通过结盟以对抗自己的敌人或潜在的敌人,这种结盟活动就形成了“集团安全”模式。在一定时期,当敌对集团之间势力处于均衡时期,它可以对敌方产生威慑力量,从而保证同盟内的个体安全;然而,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其产生的破坏性后果更大。
——摘编自陈勇《集体安全制度溯源》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秩序变化的观点(节选)
观点 | 内容 |
一 |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
二 |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的全面遏制就不可能爆发冷战……美国不仅掌握全世界的巨大财富,而且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冷战史研究新视角》 |
三 |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也是满目疮痍……不可否认战后美国在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朱玲云《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照顾”》 |
材料一
年份 | 煤 | 钢 | 生铁 |
1912 | 0.099 | 0.06 | 0.004 |
1936 | 84.96 | 0.88 | 1.725 |
上表1912年、1936年中国煤、钢、生铁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千克)
如图1936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钢产量人均占有量示意图(单位:千克)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从1986年起,4个经济特区致力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农牧渔和旅游业并举的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认识。材料一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 |||
史料A 《穆天子传》 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至西域一带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 | 史料B |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内 | 史料D 新闻报道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砖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
材料二 仔细观察下图,与宋代对外贸易路线A段相比,明代郑和航海路线B段有了新发展。
材料三 “丝绸之路”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
(3)请你从“开放、创新、文明”中任选一个关键词,并结合汉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予以解释。A.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 B.放弃传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
C.保障大众生活以活跃市场 | D.根本目的是让大众生活幸福 |
A.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 | B.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 |
C.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 |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
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B.文明开化全面推行 |
C.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 D.棉纺织业异军突起 |
A.允许农奴获得自由 | B.拒绝给予农奴自由 |
C.赎买土地价格高昂 | D.允许农奴获得土地 |
A.强化了人们的家庭观念 |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C.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D.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
A.拿破仑在称帝后疯狂地剥削欧洲贵族 |
B.拿破仑对外扩张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C.《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欧洲民法的蓝本 |
D.拿破仑把欧洲各国反法同盟一网打尽 |
A.冲击传统观念 | B.实现学科自主 | C.弘扬人文精神 | D.不受教会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