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已知:
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CO3+HCl=NaCl+H2O+CO2
请回答:
(1)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点横坐标为 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3)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硫酸镁(MgSO4)肥料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以氧化镁矿粉(主要成分氧化镁,还含有少量氧化铁、烧碱等杂质)和浓硫酸为原料,生产MgSO4的部分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已知氧化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SO4=MgSO4+H2O。分析制备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石墨配酸塔由石墨制成,说明石墨具有的性质是不与酸反应
B.生产中,稀硫酸与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 = Na2SO4+2H2O
C.回转化成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D.分析图2,使用硫酸的最佳浓度为66%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80cm2,质量为400g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16cm深的某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底面积为40cm2的长方体物块从液面逐渐浸入液体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且液体始终没有溢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密度是2.5×103kg/m3
B.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8N
C.物块刚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5.5×103Pa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时,液体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力大小是16N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 N。       
(2)戊图中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 kg/m3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 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将一个重力为G且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进行16等分,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挂钩1和2处,浸入水中至第2条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乙、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 和F2的值。

(1)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第2条线(从下往上数),其目的是_______
(2)实验小组发现:________(填实验现象),于是他们推导出两次实验中长方体所受的浮力相等。
(3)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还应增加实验的次数。那么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不提供其他器材,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西溪湿地具有净水的作用,因此具有"杭州之肾"的美誉。请回答
(1)西溪湿地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_
(2)西溪湿地的净水作用是靠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降解有机物实现的。(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小明同学在湿地公园中观察到五种植物P、Q、R、S、T,于是制作了如下左图的植物检索表来分辨它们,你认为硅藻应是其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湿地公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如上右图所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一“联合制碱法”。请你回答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 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中两种物质分离开可以采用什么方法?______。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身边的废旧物品也是学习科学的好材料。小科学习《天气与气候》内容后,将使用过的饮料瓶改造成实验工具。

(1)将同一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如图甲所示。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______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乙图。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烧的线香。利用该装置可以模拟风的形成。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图中数字)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本实验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选填“转换法”、“等效替代”、“类比法”)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科从超市买来一瓶橙汁,他想不用量筒,只用托盘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来测量橙汁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小科的其他操作如下: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如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为_________g;
②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32g;
③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体积的纯净水(如图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22g。
(3)则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__g/cm3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