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
B.甲烷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
C.反应进行到约70s时,容器内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相等 |
D.反应结束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图 像 | ![]() | ![]() | ![]() | ![]() |
反 应 过 程 |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 将过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 将氢氧化钡固体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中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Ⅰ) | (Ⅱ) | (Ⅲ) | |
A的组成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 | 猜想三成立 |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 | ||||
现象 | 铜丝表面出现铜锈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A.![]() |
B.![]() |
C.![]() |
D.![]() |
A.操作1中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B.操作2中,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 |
C.上述流程中共涉及到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
D.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和Na2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