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交流电源 |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C.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
A.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
B.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C.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
D.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 |
物质a | 物质b | 物质c | 物质d |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10 | 0 | 0 |
反应中某时刻的质量/g | 6 | 2 | 3 | ① |
反应后的质量/g | ② | 0 | ③ | ④ |
A.①为7 | B.②为5 | C.③为3.75 | D.④为11.25 |
A.650℃时,CuSO4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O和SO2 |
B.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C.氧化铜分解产生Cu2O和O2,则m的值为7.2 |
D.此实验过程中的三种固体均为氧化物 |
A.地壳元素含量![]() | B.物质分类模型![]() |
C.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 D.化合物微观模型![]() |
A.MN段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B.Q点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 |
C.NP段和PQ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D.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著下降,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