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2022年7月2日)

“非常气愤,我的作品被抄袭了。”近日,画师小吴(化名)发的“打假”微博引发关注。

据报道,被小吴认为抄袭的多幅画作,因入选2023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优秀作品展在湖州市美术馆展出。在某网购平台上,小吴还发现有多家代画店铺,打出“代画儿童画,高端参赛必选”“美术老师专业代画”等广告语,销量很不错。

近年来,屡见少儿美术比赛中抄袭、代画等消息。这其中,一些家长的“助推”力量不容忽视。这些家长为了装扮孩子的简历,使其在竞争中更具“比较优势”,有的会纵容孩子走捷径,对他人作品“拿来就用”,有的则会直接找人代劳。但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毒害式教育。

中小学美育是个不断培养心性、磨炼基本功的过程,参加比赛只是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现,而非全部目的。如果本末倒置,眼里只有比赛,为此一味纵容甚至鼓励孩子无底线抄袭,不仅学不到真本事,也会使他们形成投机取巧的思维惯性,不辨是非。

“人品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中小学往往是孩子美术学习初始阶段,难免要从模仿起步,通过临摹他人作品汲取营养。面对一些学生分不清“借鉴”与“抄袭”的情况,家长和教师还需加强引导,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艺术创作的成果,明确对弄虚作假说“不”的艺德底线。

要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而言,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的投机把戏,只会让他们对文艺创作失去敬畏,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

此外,少儿美术比赛成为抄袭“重灾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主办方把关不严。虽然相较于论文等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的查重难度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办方可以就此摊手脱责。

总之,艺术创作决不能奉行“拿来主义”,造假也不能从小时候就开始。一些中小学美术展沦为“抄袭成果展”的乱象,该被正视了。

(《新京报》2023年12月28日)

材料二:

审美教育是情操和心灵教育,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趣、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学校应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如若你要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家;如若称我为书家,不如称我为诗人;如若称我为诗人,更不如称我为学者。”

——著名书画家傅心畲

材料三:

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人类在野居穴处时代便已有图画诗歌,儿童在刚离襁褓时便作带有艺术性的游戏。嗜美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它和口腹的饥渴至少有同样的要求满足权。美的嗜好满足,犹如真和善的要求得以满足一样,人性中的一部分便有自由伸展的可能性。汩丧天性,无论是真、善或美的方面,都是一种损耗,一种残废。文艺是解放情感的工具,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良剂。古代人说“为道德而文艺”,近代人说“为艺术而艺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说“为我自己而艺术”。真正的大艺术家大概都是赞成劳伦斯的。

(摘自朱光潜《文艺与道德》)

1.以下推论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大部分家长都主张让孩子亲近自然,认为欣赏自然风景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B.现在中小学美育已走上歧途,原因是学校和家长都没有认识到美育是个培养心性的过程。
C.一位优秀画家同时肯定是一位优秀诗人,一位优秀诗人同时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画家。
D.美是人性中最原始最普遍的需要之一,对孩子进行美育,是顺应孩子的自然需要。
2.“审美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多方合力,请根据材料填写思维导图。

3.学校将举办“迎新花灯”制作大赛,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爸爸认为:“学习最重要,没时间做花灯,买一个交差好了”。请你运用材料,劝说爸爸不要这样做。
4.上述材料引发同学们对“美”的大讨论,请你也来贴吧跟帖,说出你对“美”的理解。

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④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⑦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⑧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⑨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⑩“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⑪“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⑫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⑬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⑭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⑮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⑰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⑱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⑲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⑳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㉑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1.【梳理】根据思维导图,从“店主”和“顾客”的角度概括相关事件,并分析顾客群体的形象特点。

2.【赏言】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掉了。(联系上下文,赏析句中“酥”字的妙处。)
(2)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从句式、标点的角度赏析)
3.【细读】联系上下文,细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作者细致刻画“金鱼”的原因。
4.【品意】文末说“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我”想通了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阐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电视剧《水浒传》(1998版)主题曲《好汉歌》歌词,完成两小题。

好汉歌(节选)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生死之交一碗酒/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水里火里不回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1)请写出小说《水浒传》中最能体现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形象的两个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发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十分符合林冲的性格特点,请仿照这两句歌词,根据下表小说中相关回目的林冲形象,为他也创写两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水浒传》相关回目:
第7回   ……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
第9回   ……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同学们想为“艾青诗歌朗诵会”选定一张宣传海报,请你在备选的(A)(B)两图中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一首怀古抒情诗。诗句(1)“________________”着重写出了世事的湮没、历史的变迁。
:是啊,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感喟,也有清醒的现实思索。尾联“浮云”.意象可借王安石《登飞来峰》中(2)“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帮助理解。
:“浮云”意为“漂浮在空中的云彩”,常用来比喻“游子”,也比喻“与己无关的事情”“奸邪小人”等,这首诗中李白想借“浮云”喻(3)________,表达(4)________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你的古诗文学习积累,读下面表格完成填空。
意象相关诗文情感
露从今夜白,(1)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抒发(3)________
(2)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________: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借“酒”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
(5)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夕阳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6)________。(苏轼《定风波》)借“夕阳”表达(7)________
一抹晚烟荒戍垒,(8)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借“夕阳”抒发凄惘之情。
渔歌浮光跃金,(9)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借“渔歌”表达处于人生顺境的喜悦。
(10)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借“渔唱”将个人愁苦融入历史长河,内心由沉重转通达。
探究结果: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不尽相同。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发言稿,完成两小题

诗是一阵风,吹过无边的(kuàng)________野,带来了云的流盼,还有那树的摇曳;

诗是一道光,来自(liáo)________远的天空,带来了奇思妙想,也带来幸福忧伤;

诗是诗人在生活的激流中捕捉到的Ashā   Bchà)那灵感。让我们游弋于诗的海洋,愿我们有幸瞥见那转(shùn)________即逝的灵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àng)________   (liáo)________   转(shùn)________即逝
(2)给文中加点字“刹”选择正确的读音(       
A.shāB.chà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秀qí(     )        雕lòu(     )        (     )        妙惟肖(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加点字词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姓名形近字多音字成语
A云芳(fán)(jìng)殚精竭虑
B(hào)(jìn)长途拔涉
C周定(fǎng)(jì)油光可鉴
D(zhēn)人才济(jǐ)振聋发聩
A.AB.BC.CD.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②《昆虫记》的魅力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
③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④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⑤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⑥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A.⑥④③①⑤②B.②④③①⑤⑥C.⑥②⑤④③①D.②⑤④③①⑥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