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氯酸钾是
_______色固体,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约为400℃。
【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略去夹持装置,注意:橡皮塞遗漏接有气球的玻璃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由图2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
______ (填“>”、“=” 或“<”)其熔点;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_______。
【实验2】同学们做实验时,所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不同,则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针对此情况,同学们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对一定质量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的实验探究。取3.0 g氯酸钾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记录制取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3 | 0.5 | 0.7 | 1.0 | 1.5 | 2.0 | 3.0 |
时间(s) | 118 | 88 | 77 | 64 | 88 | 111 | 139 |
①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________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最快。
②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氧化锰的质量对一定质量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是
______。

③进行分组实验时,选用实验Ⅱ或实验Ⅴ物质质量比例进行实验都可使反应速率保持适中,但老师更提倡采用实验Ⅱ的物质质量比例,理由是
________。
【实验3】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他们利用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实验前,连接好仪器,接着要_____。 | |
Ⅱ | 分别在“Y”型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胶塞。 | |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二氧化锰_____;加热氯酸钾_____ | _____。 |
Ⅳ | 冷却后,将“Y"型管左侧支管中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型管,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所需的时间比步骤Ⅲ的时间_____(填“长”或“短”) |
【评价与反思】小组讨论后认为得出以上实验结论前,还需证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_____和
_____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