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遣唐使来华 | B.中世纪城市兴起 |
C.封建庄园的衰落 | D.新航路的开辟 |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 大事 | 时间 | 大事 |
1921年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27年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 1956年 | “三大改造”完成 |
1935年 | 遵义会议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45年 |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 2021年 |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市民主要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过者截然不同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在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逐渐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摘编自周靖等《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材料二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材料三 应国家的宏观策略转移,城市的发展出现新趋向。中国自1996年开始推行建设生态城市。2012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智能城市发展。
——摘编自薛风旋《中国城市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向。A.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 | B.表明宋高宗对北方故土的怀念 |
C.确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 D.说明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 |
A.作者柳公权出现笔误 | B.为体现书法艺术特色 |
C.为了避唐太宗的名讳 | D.地方对文物保护不力 |
A.“推恩令” | B.兴办太学 | C.盐铁专卖 | D.北击匈奴 |
A.周王室衰微 | B.井田制废除 | 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 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