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时间 | 史事 |
14—17世纪 | 欧洲文艺复兴 |
1492年 | 哥伦布“发现”美洲 |
1688年 | 英国“光荣革命" |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775—1783年 | 美国独立战争 |
1789年 | 法国大革命爆发 |
1848年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1861年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1868年 |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
1883年 |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
1917年 | 俄国十月革命 |
材料:
时间 | 史实 |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 分封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战国时期并战争不断 |
各国变法 | |
百家争鸣 | |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
公元前221年 | 秦朝建立 |
材料一 尧立七十得舜,二十年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材料三
材料四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 B.贯通全国的道路宽窄一样 |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
A.![]() | B.![]() | C.![]() | D.![]() |
A.开始学会用火 |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
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
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
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
C.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 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