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打造经济和谐】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 项目 | 南方诸路 | 北方诸路 | 南北比例 |
北宋(1045年) | 赋税(贯) | 35811000 | 45095000 | 约44:56 |
南宋(1196年) | 赋税(贯) | 60000000 | 14319000 | 约81:19 |
任务二 【创造政治和谐】
材料二 联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宋太祖
(2)材料二叙述的是宋太祖采取哪一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北宋的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影响。任务三 【营造民族和谐】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一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二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社会现象?材料四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三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
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 |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
C.分化事权以加强集权 |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A.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
B.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
C.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
D.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 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
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 |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
A.丝织业兴盛 | B.民族交往频繁 | C.手工业发达 | D.娱乐活动丰富 |
A.耕作和纺织 | B.耕作和灌溉 | C.灌溉和耕作 | D.耕作和运输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B.由分裂走向统一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A.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C.实行募役法和农田水利法 |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