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根据材料一,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政治体制的变化,并写出革命后确立政体的纲领性文件。

材料二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法国1789年7月发生的大事件。结合材料一,归纳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共同特点。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开辟了道路。其秉持的三权分立思想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创造了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使美国的经济发展踏上快车道。

——摘编自亚特伍德《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7、18世纪欧美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
1843年《虎门条约》
1844年《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历史教科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


(1)材料一是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说出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背景。
(2)材料二中英国官员的话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上述条约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个目的?(任选一个条约的内容说明)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上述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 1895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3)据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性质是什么?并指出它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依据材料指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各种救国方案”有哪些?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新的思想”和“新的组织”分别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也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体制创新】

材料一   自秦朝统一……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地方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地方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体制”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汉王朝利用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材料五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四中两幅图片信息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阅读材料五,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的措施。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六   丝绸之路示意图



(4)依据材料六,指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哪个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科技文化繁荣】

材料七   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5)材料七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战国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八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了纸,东汉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张仲景像及其所著《伤寒杂病论》
(6)依据材料八,指出张仲景在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的历史地位。指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历史人物。
(7)综合上述材料,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考古让中国悠久历史由史书记载走向实物研究,实物研究让史书记载成为信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面纱正在慢慢揭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口店累计出土的石器数万件,种类齐全,从距今70万年至1.8万年都有代表性的器物。还留下了大量的曾经使用过火的灰烬,最厚的灰烬层超过6米。上宅遗址的文化遗存第2期年代距今约7000-6500年,为上宅遗存的典型代表,陶器、石器数量多,有石斧、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等用于砸击、研磨的工具。

——摘编自张志国《填补北京史空白的上宅文化遗址》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原始社会的重要证据之一。依据材料一,找出能够反映周口店遗址和上宅遗址生产力水平的证据。写出这些证据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

材料二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疯召公于燕。”房山区琉璃河镇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古城遗址和大量古墓,出土带有“匽侯”(“匽”即“燕”,燕国的国君)铭文的青铜器,据此判定这里是燕国都城故址。该地位于古代的南北大道上,最易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


(2)考古发现和《史记》记载印证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燕国都城地理位置的优势。

材料三   《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将以西周燕国早期遗存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于)北燕。

——出自《史记》


②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大墓,该墓葬出土了以克壘、克盉为代表众多文物。

③克盉,酒器,器高27厘米、长25.7厘米、宽16厘米,器身刻有43字铭文。

④克盉内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指召公),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
(3)将材料三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
(4)二重证据法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与文献的记载相互验证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请你依据该方法使用材料三论证“琉璃河遗址是燕国受封地”。

材料四   在殷墟“一片甲骨天下惊”,我国文字的发展有了源头……至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写法不同,造成政治文化交流障碍。秦统一字体为小篆,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血脉不曾中断。

——摘编自《从“书同文”到“语同音”》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概括统一文字的意义。

材料五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遂倾邻国而雄诸侯。


(6)依据材料五,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五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六


战国时期秦国四川地区水利工程


(7)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秦国四川地区水利工程的名字。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水利工程的影响。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整理自杨云《初中历史课本图画解说》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
(2)阅读以上图片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资料(下图),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巩固与扩展
C.冷战与美苏对峙的世界D.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主要是由于                 
A.英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英国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C.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D.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