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年表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19年 | 五四运动 |
1921年 | 中共一大召开 |
1931年 | 九一八事变 |
1935年 | ①_________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
1936年 | 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
②_________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
1937年 | ③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
④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 |
1938年 | 台儿庄战役 |
毛泽东发表了《⑤_________》,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 |
1940年 | 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 |
1945年 | 中共七大确立⑥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材料一 1893年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1928年11月25日)
材料四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节选自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考察对象】:武昌起义纪念馆
【考场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
【考察记录】:1911年10月9日上午,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制作炸弹时不慎起火,引起了俄租界巡捕房的注意,他们派人将名册、旗帜、印信等全部搜去。次日,设在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也遭破坏,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蒋翊武在发出当夜发动起义的命令后逃亡。湖广总督下令杀害刘复基等人,全城搜捕革命党人。当晚新军工程营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得到弹药补给后,他们向总督府和新军第八镇司令部进攻。经过一夜战斗,到11日黎明,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材料三
① | ② | ③ |
![]()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 | 1909—1911年中国新开设面粉厂11家,资本额181万元;1910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25.5亿元。 | 1904年癸卯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是必修课程中分量很重的两门。 |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2—1914年中国新开设面粉厂28家,资本额320万元;1919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44.8亿元。 | 1912—1913年学制:取消读经讲经课,增加自然科学;废除教育权方面的性别限制,男女同校。 |
材料四
材料五: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垂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A.《铁流——革命理想》 | B.《突破——浴血奋战》 |
C.《霞光——实现转折》 | D.《会师——万众一心》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材料一 各阶层人民为救亡图存采取的应对措施
材料二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
A.体现近代教育理念 | B.表明科举制已废除 |
C.实现学制全国统一 | D.侧重培养翻译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