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常情况下,4底端流出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
B.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6比血管5内的尿素含量少 |
C.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膀胱壁内,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
D.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
A.某人因意外事故而使腰椎折断导致小便失禁,是因为脊髓的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
B.肝脏产生的胆汁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属于化学性消化。 |
C.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以起到排出体内废物和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平衡等作用 |
D.当血液流经肺泡时,发生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
A.静脉 | B.毛细血管 |
C.小动脉 | D.大动脉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
![]()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 第8天 | 第9天 | 第10天 |
A组小鼠 | 9 | 8 | 7 | 8 | 6 | 5 | 4 | 2 | 1 | 1 |
B组小鼠 | 10 | 9 | 10 | 9 | 9 | 10 | 9 | 8 | 9 | 10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乙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 |
B.图二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5℃移至25℃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E代表响尾蛇 |
C.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
D.图四表示存放水果时氧气浓度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H点时保存效果最佳 |
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
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
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一直增强 |
容器 | 植物 | 光的颜色 | 温度/℃ | 液滴移动/毫米 |
1号 | 天竺葵 | 绿 | 25 | 左移1.1 |
2号 | 天竺葵 | 黄 | 25 | 右移1.5 |
3号 | 天竺葵 | 红 | 25 | 右移3.5 |
A.1号容器液滴左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
B.2号容器液滴右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
C.若将3号温度设为4℃,该组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天竺葵生长的影响 |
D.该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红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最有利生长 |
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天环境中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
B.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C.图丙曲线可以表示某些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时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
D.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