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入,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材料二: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元朝在今北京地区开凿通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一积水潭。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
——摘编自张妙弟《元大都与京城水系》等
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 |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
由国家电力委员会制定规划,1927年开始动工,5年后按照计划建成投产。经过扩建,它所提供的电力可以满足周边大型钢铁厂和铝厂的需求,催生了一些新兴工业城市。 | 在总统罗斯福的推动下,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1933年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水力发电推动了当地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
材料一
注:当西方霸权登峰造极、其他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全世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努力追求近(现)代化浪潮。
——摘编自钱穆《四条线交汇催生百年大变局》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
《全球通史》目录 第五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第2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27章欧洲的政治革命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诸帝国的终止……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摘录
第八编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 ![]() |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一:马克思(1818﹣1883年)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闭关锁国,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材料二:如下图: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一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① | 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
1982年 | 中共十二大 | 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
1987年 | 中共十三大 |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1992年 | 中共十四大 | 明确提出要建立 ② 体制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 | 把 ③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材料二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 图A:东晋形势图 | 东晋得以建立,王导及其族兄王敦功劳最大,故东晋诸帝,一直待王导以殊礼。在权力上,元帝任王导为丞相,掌大权;以王敦任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元帝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
材料二: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前秦统治者倾全国兵力,想一举吞灭东晋,但由于对形势和双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以及指挥上的失误,造成了晋胜秦败的结局。东晋的胜利,使南方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和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
材料三:南朝政权更替情况表
王朝 | 建立者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人口(万人) |
① | 刘裕 | 277 | 2000 |
![]() | 萧道成 | 258 | 1700 |
梁 | 萧衍 | 262 | 2100 |
陈 | 陈霸先 | 133 | 1500 |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三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术并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文明和欧洲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 |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部编版《世界历史》下册 |
材料五: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于3月1日拨款1500万美元,用以支持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努力,尤其重,点援助医疗卫生系统较为薄弱的国家。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利用该笔资金开展疫情传播监测、病例调查,以及支持各国实验室运转等必要工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将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向全球的儿童、孕妇和家庭普及正确的防护知识。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1: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据《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2:在历史的长河中,东西方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给世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存。
材料3: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历史名词: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 ——360百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