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玲同学在小科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 猜想一成立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
取用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体积/ml | 10 | 20 | 30 | 40 |
得到沉淀的质量/g | 2.0 | 4.0 | 5.0 | 5.0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骤一 | 取![]() | 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 |
步骤二 | 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 | 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 | ![]() |
第I组 | 第Ⅱ组 | 第Ⅲ组 | |
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40 | 6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2.2 | m | 5.5 |
A.此实验的变量为光照 |
B.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C.实验过程中装置A和装置B的塑料袋内壁均出现了水珠,这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 |
D.由乙图可知,一天中18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此时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只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