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占比 | 58.8% | 62% | 58% | 75% | 63% | 58% | 64% | 69% |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时间 | 1369~1398年(洪武时期) | 1403~1424年(永乐时期) | |
来华使节 | 平均每年次数 | 约6次 | 约15次 |
总次数 | 183次 | 318次 |
A.张骞通西域 | B.郑和下西洋 | C.戚继光抗倭 | D.哥伦布远航 |
A.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C.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五年计划 | 时间 |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
“八五” | 1966~1970 | 7.7 | 8.5 | 6.8 |
“九五” | 1971~1975 | 5.7 | 7.4 | 4.6 |
“十五” | 1976~1980 | 3.7 | 4.4 | 3.2 |
A.经济体制僵化 | B.中苏关系破裂 |
C.欧共体的扩大 | D.社会性质改变 |
A.《凡尔赛条约》 | B.《九国公约》 |
C.《开罗宣言》 | D.《联合国家宣言》 |
A.美苏冷战加剧 | B.两极格局形成 |
C.西欧走向联合 | D.殖民体系崩溃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 B.发展商品经济 |
C.大力推行工业化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
A.《和平法令》的颁布 |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