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一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二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社会现象?材料四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三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
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 |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
C.分化事权以加强集权 |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 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
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 |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B.由分裂走向统一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A.勇于革新 | B.知人善任 | C.以史为鉴 | D.虚心纳谏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
A.宋代商业繁荣 | B.民族政权并立 |
C.元朝国家统一 | D.大都闻名世界 |
A.市舶机构 | B.殿试机构 | C.互市机构 | D.参赞机构 |
A.《大宋提刑官》历史剧 |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
C.《资治通鉴》译注本 |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