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际新秩序得到建立 | B.欧洲一体化稳步前进 |
C.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 D.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
时间 | 主题 | 时间 | 主题 |
1974年 | 无污染的进步 | 1998年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84年 | 世界河流、淡水一生命的源泉 | 2000年 | 人类——自然——技术 |
1990年 | 人类与自然 | 2008年 | 水与可持续发展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C.完全实现了可持续协调发展 | D.经济发展面临着共同挑战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
B.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
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
D.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开始实施新政 |
A.图中动力F1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图中阻力F2是路易十六的封建专制统治 |
C.途中b处英国发生政变,确立君主立宪制 |
D.图中c处颁布《大宪章》,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 B.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的巩固 |
C.中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 |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A.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创业艰难——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 |
C.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缘起和进程 |
D.新时代—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 |
居今日而欲救亡图存,复兴民族,良以为除抗日外,别无他途。……中枢(有)领导民众之责,似应利用时机,把握现实,坚民众之信仰,而谋抗敌之实现……良年来拥护统一,服从领袖……所日夜隐忍希冀者,惟在举国一致之抗日耳。 --1936年9月电 |
A.秋收起义的背景 | B.西安事变的背景 |
C.日本侵华的背景 | D.重庆谈判的背景 |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
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
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A.中外交流不断深入 | 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
C.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宋代《耕获图》 |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
图像材料 | 实物材料 | 文献材料 |
A.农业生产发展 | B.社会经济繁荣 | C.社会风气开放 | D.文学艺术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