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下列城市和地区按其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岛②西安③深圳④长江三角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运动
C.抗美援朝战争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时间轴、②处对应的事件(     

A.民主与科学是其所标举的两大口号B.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引文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所示内容共同反映了清朝(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文字狱”的推行
C.闭关锁国的实施D.民族文化的交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对相关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治病,还发明了“麻沸散”
②祖冲之:东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毕昇:南宋匠人,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④关汉卿:元代最优秀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校准备以“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主题组织文物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A.B.
C.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经说过:“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简史》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2014年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

2017年

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2020年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此次会议上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任选相互关联的三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大国关系的变化是观察分析国际关系走向和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线索。俄乌战争是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美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正如同苏联对美国的不信任那样根深蒂固,这种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两国中制造出更多的不信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摘编自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

材料三   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摘编自石斌《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材料四   乌克兰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当前事态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而是各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本着负责任态度,推动有关各方尽快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

——摘编自2023年3月3日中国裁军大使李松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发言)

(1)对比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此时期美苏双方“不信任”的根源
(3)阅读材料三,举一例对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4)依据材料四,指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最佳途径。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经常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胡汉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化,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清朝在辽阔的疆土上对东北诸民族与满族多采取八旗制形式,蒙古族则用盟旗制,维吾尔族仍沿袭伯克制,西藏则以噶厦治政,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等。不仅如此,清朝统治者还对各民族的头领人物都竭力加以优待,同时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加以防范。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有学者评价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汲取了传统中国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意义。
(2)列举一例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
(4)结合所学从中国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角度谈谈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