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者通知 值守地点:社区垃圾桶旁 招募对象:社区中学生 值守时间:周六、周日早7:00—晚7:00 岗位描述:1.看桶:开展“桶边”宣传。 2.守桶:开展“桶边”指导。 3.护桶:开展“桶边”清洁。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23年全国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为方便居民学习了解会议精神,某社区设置了“两会动态”宣传栏。下面是宣传栏中的部分内容:
【两会学“习”笔记】 |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与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
【两会热点观察】 |
“青年就业”“劳动保障”“乡村振兴”“教育发展”……这些会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都成为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积极讨论的热点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民生热点”变成人民生活的“幸福起点”始终是两会不变的主旋律。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其精髓关键就在一个“全”字。
主体“全” 从四川106岁老人的第18次投票,到刚满18周岁的大学生第一次行使选举权。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一张开给人民的空头支票,而是切 切实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时刻都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2021年,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有超过10亿选民参加选举。 | 领域“全” 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都有一整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在中国大地。 | 流程“全” 仅仅投一张选票不叫民主,仅仅提一两条意见也不叫民主。只有人民始终"在场”,人民群众参与到选举、立法、治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人民利益要求既能畅通表达,也能有效实现。 |
2022年全国两会,处处可见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同频共振,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
凸显一 为方便选民投票,石景山某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流动票箱”来到百岁老人刘奶奶家中,刘奶奶将填写好的选票投进票箱后说,“我已经100岁了,还能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让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我国,由10亿多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相当比例是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 |
凸显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利用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多种平台,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努力实现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今年两会,代表们提出议案487件,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约8000件。其中,学前教育法、社会救助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及托育服务、养老服务等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完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法律制度是代表们提案的焦点。 |
凸显三 地方组织法草案起草过程中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校等各方意见,倾听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实声音,掌握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草案先后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在网上全文公布,共征求到1100多条社会公众意见…………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 |
作为民意“直通车”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在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立法联系点不过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改革让广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B.开放提升了广东的核心竞争力 |
C.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D.改革的目的就是走向强国之路 |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热点一“朋友圈”持续扩大,共享发展机遇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进博会致信,重申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对进博会“三大定位”提出新要求,为进博会“越办越好”进一步指明方向。习近平主席的致信引发中外嘉宾热烈反响,各方纷纷表示从中感受到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信心和决心。 | ![]() |
热点二全绿办展,共启绿色未来 本届进博会以“零碳零塑办博,绿色智慧出行”为目标,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第六届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预计可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3360吨。 | ![]() |
热点三以文会友,共享文化盛宴 本次进博会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交流平台,不仅有经贸层面的活跃互动,还有丰富的人文交流。各国来宾不仅带来了种类丰富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带来了本土文化,文创、美食、服饰等纷纷亮相,展示、展演等精彩纷呈。 | ![]() |
![]() | 材料一 “文化亚运”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亚运会火炬“薪火”,设计思想源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吉祥物“琮琮”、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莲莲”、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宸宸”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这些“中国元素”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
![]() | 材料二 “智能亚运” 智能办赛成为杭州亚运会一大亮点。这一理念在亚运史上首次提出,众多科技成果、前沿技术广泛应用。首个“云上亚运会”,亚运核心系统100%上云;亚运村里,AR智能巴士往来穿梭;使用手机上的“云上亚运村”,一站式解决工作和生活需求。 |
![]() | 材料三 “筑梦亚运” 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并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汗水和泪水,是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铸中华体育魂,逐民族复兴梦,让体育强国梦汇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
材料一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定》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此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源头防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的原则。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好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加快完善配套规定,确保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地生根、有效实施。
材料三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宣传》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宣传普及,解读阐释好新规定、新制度、新精神、新举措,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海洋环境的内生动力,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同步推进。
(1)材料一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