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春秋时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广曲辕犁和筒车 |
B.唐朝前期“,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
C.宋朝以后,棉纺织业空前发展,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
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
历史人物简介
人物 | 简介 |
![]() | 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禁烟取得明显成效。1838年底,被道光帝派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其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①___被当众销毁。 |
![]() | 18岁入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史称“②____” |
![]() | 14岁时赴美国檀香山求学:18岁以后回国,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③____。 |
![]() |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 |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10年在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1911年在中学读书,拥护孙中山及其革命纲领。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7年,在④____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进程 | 朝代 | 关键人物 |
形成和初步发展 | 秦朝 | 秦始皇 |
汉朝 | 汉武帝 | |
大发展 | 隋朝 | 隋文帝、隋炀帝 |
唐朝 | 唐太宗 | |
民族交融高潮 | 元朝 | 元世祖 |
巩固和发展 | 明朝 | 明太祖、明成祖 |
清朝 |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 |
祖国统一大业 | 新中国 | 邓小平 |
A.③①②④ | B.②④①③ | C.③②④① | D.③④②① |
A.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
D.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 |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与对抗 |
B.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迅速 |
C.地处三洲交界的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更加激烈 |
地点一:江西瑞金
地点二:贵州遵义
地点三:四川境内
图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
地点四:甘肃会宁
材料:将分散、指挥相对独立的红军会合到一起绝非易事。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路线,没有多位党和红军领导人既斗争又团结,没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会宁大会师就无法实现。会师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与团结,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基础。
克里木战争—农奴制改革 黑船事件—明治维新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B.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
C.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 D.改革挽救国家命运 |
记述 | 出处 |
致远弹药尽,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 |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 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 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 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