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寻找自己的星星之火
①听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少年时代,他很羡慕大人使用红印章,就用橡皮雕刻了一个,随上红墨水在家里到处盖,很有做大人的成就感。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投给县文化馆。文章发表了,在县里临街的宣传橱窗上,占了大部分版面。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他深受鼓舞,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进33岁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国家二级编剧。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作家。
②俗话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舞蹈家未必有一副金嗓子,科学家不一定有艺术造诣,建筑大师可能对机械制造全然陌生。同样是文学家,诗词曲赋可能各有偏好,散文、小说各有擅长。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发扬光大,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人在青年时期就应该努力寻找属于自己优势所在。
③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如要追溯一番,可能都存有那么一个闪光的“原点”。开始亮度并不怎么高,却以此发端,不断聚合生命的能量,找到自己的优势,就能成就一生的事业。先前那闪光的“原点”犹如一星火光,终成燎原之势,发出耀眼的光芒。
④那点星火,可以是生活中的某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自己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禀赋,也可以说是优势。童话大王郑渊洁上小学时,写了一小段话,老师特别欣赏,并拿到班上朗读,这件事给了郑渊洁莫大的鼓舞,激发了他写作的信心和力量。伴着这种力量,他致力于文学创作的优势,发表童话作品上亿字,成为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那一小段话的写作,竟然成为他作家人生的起点和巨量作品的源头。细细思量,我们每个人何曾没有一些小小的成功,没有一些相对而言略胜一筹的地方?
⑤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星火光,要精心呵护才不至于熄灭,还要持续不断地添柴加火才能越烧越旺,辉耀天地间。这其中,坚持的力量不可或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生众多。一次,他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膀子甩一百下。每个学生都会做,都认为很简单。10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还在坚持做?”这次,只有一位学生学起了于。这个人就是柏拉图。最终,只有柏拉图继承其衣钵,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能够自始至终持之以恒的人不多,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大家熟知的革命道理,也是精辟的人生哲学。一个生命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灌注不竭的生命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也能给社会增添一丝亮色,一缕暖意。
(2023年4月2日《人民论坛》有删改)
1.选文从一位作家的成长经历写起,有什么作用?城市里的蘑菇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一天,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②这个马可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宽虹灯,宣传画,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不会被他注意到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③于是一天早上,当他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可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全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④“只要一夜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妻子和孩子们。
⑤“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
⑥“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
⑦对于那个问题,马可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多疑的考虑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大爱来充盈他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⑧第二天早上,他走近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看到蘑菇长大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心里颇为宽慰。
⑨他这么蹲着,甚至都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幅冷漠的神情,有个清洁工,撑着扫帚,在看他。
⑩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马蒂吉,马可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⑪这是个星期六,马可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⑫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数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马可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⑬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⑭“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⑮“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⑯马可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⑰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
⑱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称相当有限。
⑲马可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选自《马可瓦尔多》(有删减)
链接材料: 本文选自卡尔维诺的短稿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大转折点上。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都还处于低谷,正在慢慢复苏。 |
我遇到的三位恩师
①在我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先后遇到过三位恩师,可谓“三生有幸”了。
②第一位恩师是小学班主任陈老师。我本是个性格内向的腼腆少年,但陈老师透过她那副高度近视眼镜,认定我是个尚未开启心智的可塑之才,像园丁一样精心修剪、栽培我这棵幼苗。
③针对我胆小害羞、不敢举手发言的弱点,陈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点我的名,让我回答问题,锻炼我的胆量。我的小作文写得不错,陈老师就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刚开始站在讲台上,感觉就像是站在悬崖峭壁,我的小腿肚子直打哆嗦。经过几次历练,慢慢就把讲台当成自我展示的舞台了。
④陈老师还特别善于发现我身上的点滴进步,隔三差五便在班会上表扬我,增强我的自信心。但有一次的表扬却是过了头——当时,我正在课堂上开小差,忽然听到陈老师点我的名,吓了一跳。只听陈老师说:“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总上不去,主要原因是上课不认真听讲,眼睛盯着黑板,心里不定想什么呢。你瞧人家崔君钢同学,听得多入神!”听到这儿,我松了一口气,心想陈老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呀!
⑤在陈老师的悉心呵护下,我这小苗得以茁壮成长,胳膊上的臂章从一道杠加到两道杠,后来又加到了三道杠。
⑥第二位恩师是中学班主任王老师。我和王老师初次相识还有一段小插曲:王老师说话有些家乡口音,刚调来我们学校时,我和几个同学曾模仿她的口音嘲弄过她。谁知没过多久,王老师就当了我的班主任。我心想,这下完了。 没想到王老师不但没记恨我,还很器重我,特别是在我初中毕业分配时,帮我作出了富有远见的选择。
⑦初中毕业那年,我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想让我进工厂接她的班,我也想早些参加工作,尽快挣钱补贴家用。可王老师希望我继续上学深造。为此,王老师专门上家里做我母亲的工作。母亲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便说:“孩子走哪条路,就听王老师的吧!”这样,我就被选送到了北京市化工局技校学习,为我后来迈进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大门奠定了基础。
⑧第三位恩师是上大学时我的指导老师朱老师。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我选了个冷门学科:胶体化学。据说当时全国从事胶体化学研究的不超过20个人。
⑨朱老师精明干练,她为我设计的实验方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体现出相当高的专业水准,而她那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⑩有个细节我至今难忘:为准确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对玻璃移液管周长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实验前要先用金刚砂将管口磨平,在显微镜下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始实验。这个活儿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往往是快磨好的时候,一不小心掉下个肉眼难察的玻璃边儿,导致前功尽弃。两天过去了,其他同学已经把实验做起来了,我却还在磨玻璃管,送到朱老师那里检验几次都没过关。我沮丧地对朱老师说,我是个粗人,干不了这个细活,申请换个课题。 朱老师平静地对我说,磨玻璃管其实就是磨你的性子。 只有静下心来,把基础打好,才能把实验做好。该换的不是课题,而是你的心态。
⑪重新回到实验室后,我排除杂念,凝心静气,细细研磨,在研磨的沙沙声中体会慢工出细活的道理,第三天终于达标。
⑫数年后,我收到朱老师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好久不通音信,不知你近况如何。但你做毕业论文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你认真努力,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当时给我很好的印象。前年得知国际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五次论文报告会将在美国召开,我就赶快把你做的实验结果重新加工、补充,写成一篇论文送去待审;另外,赵老师和我还有一篇。 结果两篇都被采用,并入选文集出版。送一本给你,我想这之中既包含着你我的劳动、心血,也包含着我们师生的情谊,更寄托着对你的希望。”
⑬收到朱老师这封信时,正赶上我们单位评审专业技术职称,这篇有我署名的发表在国际会议上的论文刚好派上用场。
⑭后来,我也转战到了教育战线。在工作中,恩师们的身影和教诲常在我脑海浮现,激励着我在培育英才的岗位上,续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篇章。
(作者:崔君钢。有删改)
1.请梳理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三位老师帮助“我”成长的具体事例。人物 | 成长帮助 |
小学陈老师 | ① ②以表扬代批评提醒“我”上课认真听讲 |
初中王老师 | ③ |
大学朱老师 | ④ ⑤ |
①经过大家的精心准备,“追梦文学社”终于在今天揭示了它的神秘面纱。②这对于钟情于文学的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喜事。③文学社的成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个性张扬、抒写人生的广阔平台。④我相信,有众多成员的饱满热情,有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在文学社这片沃土上长成参天大树。
古人云,开卷有益。是啊,读书使人更加美好。书不是航标,①
中华传统文化精深广博。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以“有朋自远方来,①
冬
A.qiǎo nuè zhuó | B.qiǎo nüè zhuó |
C.qiáo nuè zhuō | D.qiáo nüè zhuō |
泰戈尔曾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生活中,总会经历失败的痛苦,无人能诉的孤独,不被理解的委屈……然而,经历过才发现,这些何尝不是命运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