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存在反应![]() |
B.AuVO4CO是反应的催化剂 |
C.除去的CO需要消耗O2总分子数之比为1:1: |
D.反应③和反应⑤是同一个反应 |
A.若甲、乙常温下为气体且反应Ⅰ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实现,则丙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 |
B.若丙为食盐的主要成分,则甲、乙溶液的pH都可能大于7 |
C.若乙和丙是常用的灭火剂,则甲可能是有机物燃料 |
D.若甲属于碱、乙属于盐且二者均可用作建筑材料,则反应Ⅲ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
A.加入NaOH溶液前,滤液中有三种阳离子 |
B.m1=46.6;m2=9.8 |
C.原混合溶液中CuSO4与H2SO4的质量比为40:49 |
D.取a点对应溶液,滴加稀硫酸,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 | 主要实验操作 | |
A | CO2(HCl) | NaOH溶液 | 洗气 |
B | NaCl固体(Na2CO3) | 稀盐酸 | 溶解、加试剂,蒸发结晶 |
C | CaO(CaCO3) | H2O | 过滤 |
D | KNO3溶液(KOH) | MgSO4 | 加入适量试剂,过滤 |
A.A | B.B | C.C | D.D |
编号 | 浓度/ | 体积/ |
① | 5 | 9.11 |
② | 15 | 2.89 |
③ | 25 | 1.66 |
④ | 30 | 1.37 |
A.产氧和洗气装置组合不用一体化 | B.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 |
C.特定需求是选择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据 | D.制氧机要符合美学、工程、安全等标准 |
主要成分 | N2 | H2 | CO2 | CO |
沸点/℃ | -196 | -183 | -78.5 | -191.5 |
A.2.2g | B.4.4g | C.6.6g | D.8.8g |
A.![]() |
B.![]() |
C.![]() |
D.![]() |
A.该粉末中一定不含FeCl3 | B.(2)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只含有![]() |
C.该粉末中一定含有K2CO3 | D.该粉末的组成最多有三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