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大丘与友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画面。A.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
B.“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秋天的典型环境,这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凄凉的悲秋意绪。 |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
A.《镜子》 《北方》 | B.《鱼化石》 《我爱这土地》 |
C.《北方》 《我爱这土地》 | D.《镜子》 《鱼化石》 |
《向太阳》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蜇的虫蠕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每步见药
韩少功
①山里的竹器质优价廉。乡亲们先后给我家送来了四张竹床和三个竹板,皆柔顺润滑,幽凉沁肌,是较为亲切的度夏用品。
②有一天中午,我睡着睡着忽觉竹床上有硬物,摸了好几次,没发现有什么,倒是摸到自己背上一个赫然硬块,看来是来者不善的毒疮或恶疽,俗名“背花”。
③妻子认定这是我外出时不戴草帽的结果,也是我好吃辣椒的可耻下场,最后的结论是:赶快进城求医!我当然可以进城。但我有点害怕城里大医院里的拥挤和排队,也不大习惯空调机遍地之际的忽冷忽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翻了翻医书,试着用土法祛火解毒。妻子以前在药房工作过,也懂得一些中草药知识,很快从院子里采来马蹄苋,洗净,捣碎,敷于硬块。但这种草叶较硬,无黏性,不贴身,不要多久就脱落,从纱布边缝里漏出来,散落得满床都是。妻子又去问了一下附近的农民,换上一种犁头草,同样洗净,捣碎,做成黏黏的饼块,敷在背花上“拔毒”和“背毒”。
④
⑤我记得自己少年时期也遭遇过这种恶疾。从发作聚脓直至破口泄脓,一个背花消耗抗生素和镇痛剂无数,足足闹腾了二十多天。最严重的时候,硬块竟有碗口大,集小脓头数十个,如鲜艳夺目的一枚毒石榴,令人疼痛难忍,高烧不退,昏天黑地。医生当时还说,这种毒物因靠近心脏,有时候还可能夺人性命。
⑥如今土法轻易去病,使我对院子里的各种野草刮目相看。车前草,金钱草,白茅根,凌霄,鸡冠花,麦冬,路边筋,田边菊,黄芪,牵牛花籽,紫苏籽,鱼腥草(观音草)……这些还只是已经入典的。未入典的尚不计其数。龙老师的岳父是三江人,来看女儿和外孙,顺便来我家走走,又给我家来了一次地头讲座,其丰富内容足可以录为一本煌煌大著:原来金钱花与铜钱花是不同的。原来清代纪晓兰用一味苋菜汤,慈禧太后用一味白菜汤,也都治愈过大病的,原来每一个农家小院都是个
⑦我在路上碰到吴胖子,一位家住附近的医生,问他为何不给病人多用草药。
⑧胖子倒是个老实人,说西药嘛,价高,利润大。再说西药的药性快,也符合当下人们一切求快的胃口。“不瞒你说,现在的医生都是水医生,我也是个水医生,碰到什么病,先吊两瓶水再说!”
⑨“照你这么说,这样的医生我也当得。”
⑩“没错,你是可以当得。”
⑪ “滥用抗生素,报上说不是有很多副作用吗?”
⑫“大家都这样吊,你怎么办?你不这么吊,病人还觉得你没水平。没水没瓶(平),哪来水平?”
⑬他没有说出的理由是;草药无价,无行市,接受者充其量认一份人情,绝不可能掏腰包———这种非商业传统肯定要饿死他这样的胖子。
⑭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⑮事情真是奇怪:中国乡下穷人多,却舍贱求贵地大用西药甚至滥用西药。倒是在美国的朋友曾告诉我,那里的一些保险公司看上了中草药,这些年鼓励中医开业,以求省钱和增效。事情的阴差阳错,使中国人最应该享受的自家医药传统,倒可能花落他家。一个几乎全民皆医的好传统,在一两代人的时间之内,倒可能文明来文明去地失传。
⑯我们是更文明了,还是更野蛮无知了?
1.选文①~④段的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A.我用草药治“背花”的原因是害怕城里大医院拥挤和排队,也担心滥用抗生素有副作用。 |
B.④段中的“奇迹”是指凶险的“背花”病用草药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省钱而且不痛苦。 |
C.⑥段中插入清代纪晓兰用一味苋菜汤,慈禧太后用一味白菜汤,也都治愈过大病的,突出了草药的神奇功效,令人信服。 |
D.结尾用疑问句,提出了严肃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最后一位顾客
①盛夏的傍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店铺。终于到了下班时间,我收拾停当,卷帘门拉下来的时候,门还没锁好,心已经飞到家,想家里凉凉快快的。
②感觉身后来了一个人。没听到脚步声,也没有听到说话的声音。
③回过头,是一个男孩,十五六岁吧,个子高高的,国字脸,平头,眉清目秀。
④我问:“你是要买东西吗?”这男孩没说话,但是,他分明是听到了我说话,也分明是听懂了我说话。他用力的点了点头,眼睛看着我,目光是期待。
⑤“下班了,关门了,明天再买吧”。
⑥平常的时候,最怕是关门的时候来顾客,关好的门,是不想再开。
⑦这个男孩,没说话,表情霎时落寞,像是失望的孩子,没有得到一场期待中的考试。
⑧我心里有点为难,思忖,是不是给他开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手松了,唰的一下,卷帘门自己开了。
⑨当大玻璃门也打开的时候,心里还是惶惶的。问他买什么,他没说话,眼睛看着电脑,看着电脑后面的插排,用手指了指,抬头,眉毛也挑了一下,大概意思是,就买那插排吧。
⑩我心里好后悔,这个顾客是个哑巴。
⑪曾经听人说过一个事,是真事。也是在天微黑、要下班的时候,一个顾客,进了一个店,要买个锤子,于是店主就去给他取,锤子递过去,那人就用还带着店主体温的锤头,朝这店主砸去,一场惨烈的血案发生了。后来,破案了,作案的是个哑巴。
⑫我惶然。只期待他早点买完离开。于是,用手势比划着,问他,插排要多大功率的?
⑬他看着我,又四周看看,摇了摇头,一阵茫然。我心一阵发紧。不知道他找什么,也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
⑭突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桌子上的笔。给他找了张纸,看他写。“插排,空调。”
⑮明白了,他是要空调插排。插排递给他的时候,他笑了。
⑯在我收他钱的时候,他又拿起笔,在纸上写:“今晚,我妈就不会热了”。
⑰他看到我在看那纸条,又笑了。
⑱待我锁好抽屉,关好玻璃门,他还没有走。我心里又疑惑。他指指那已经伸缩到顶部的卷帘门,然后,一踮脚,一伸手,卷帘门就拉下来了。
⑲听着那哗哗卷下来的声音,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1.阅读第⑨—⑲段,在原文中找到表现“我”内心变化的词语,完成表格。事件发展过程 | 玻璃门重新打开 | 知道男孩是个哑巴 | 男孩买完东西还没有走 | 卷帘门再次拉下 |
“我”的内心变化 | A | B | C | 愉快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A.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中,《五猖会》《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收录其中。 |
B.《论语》是孔子所著,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
C.《诫子书》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所写,此文为劝诫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所作。 |
D.《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主席为悼念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