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截至2018年,我国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3944.8万公里,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5万处,分别是1949年的56倍和10.4倍。经过70年大规模建设,基本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利用,连接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群众用邮便捷性显著提高。
——摘编自2019年10月15日中国交通报《看70年邮政业发展巨变》
材料二 1981—1991年,运输邮电业的基建投资占我国全部基建投资的比重由9.1%上升到15.6%;1979年,国家开始改变邮运组织形式与方式;1998年,国务院把邮电局拆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公司,邮政开始独立运营;2006年至今,中央到地方的邮政、通信管理机构更加完善。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邮政事业有哪些发展变化。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改良文学思潮勃兴,梁启超是这一思潮的领袖。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先后刊载了新诗数百首。1902年,他创刊《新小说》,认为要改造国民性就必须“新一国之小说”。他还主张对文体作更进一步的改革,引用的新名词也趋向口语化,文章语言更为通俗、平易。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白话文运动掀起高潮。1918年5月,《新青年》全部改为自话。第二年春,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1919—1920年间出现的全国大小学生刊物400多种,全部采用白话。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规定从当年秋季开始,所有国民学校第一、第二年级的教材,先改用白话文。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梁启超是如何引领维新改良文学思潮的?材料一 考古发现,在距今4300~4100年的淮阳平粮台古城道路下埋有三列陶质直筒形的排水管道(见如图),管道每节长0.35~0.45米不等,其一端口径为0.23~0.26米,另一端为0.27~0.32米。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城镇地下排水设施。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材料二 唐长安城宫殿内的排水体系非常严密,在唐西内苑故址发掘出土了一段唐代排水渠,属于地下暗渠,渠底和渠口铺砖或石,每隔一段即安装一组闸门,闸门拆卸自如。第一道闸门由铁条构成直棂窗形;第二道闸门为布满菱形镂孔的铁板(见如图)。
——摘编自涂师平《中国水文化遗产考略》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排水设施分别有哪些巧妙之处?A.国际贸易规则日益完善 | B.全球分工体系高度发展 |
C.跨国公司持续快速扩张 |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A.外部环境恶劣 | B.亟需进行改革 | C.允许自由贸易 | D.确立苏联模式 |
A.珍妮机的发明 | B.蒸汽机的改良 | C.工业化的推进 | D.铁路时代来临 |
A.主张城市自治 | B.宣扬人文主义 | C.否定君主专制 | D.倡导民主科学 |
A.人们热爱运动 | B.尚武观念强烈 | C.民主政治完善 | D.竞技氛围浓厚 |
A.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 B.文字都诞生于大河流域 |
C.图中文字至今都已失传 | D.不同地区之间联系紧密 |
A.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 B.构建现代管理体制 |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D.积极增进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