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小说可以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甲】小小说的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制造余音绕梁的意境。【乙】由于比短篇更短的原因,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炼,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带给读者感动。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羊脂球》 | B |
罗贯中 | 曹雪芹 | 吴敬梓 | A | 鲁迅 |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作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cuò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A.调查研究 | B.生日礼物 | C.大家唱歌 | D.放松下来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科学教育主要是与传授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学人才有关的教育活动。广义的科学教育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阶段,既包括学校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科学教育,也包括校外非正式学习环境(如家庭、工作场所、博物馆、社区等)中的科学教育。狭义的科学教育主要指在中小学阶段实施的科学教育,重点在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学习探知世界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自然世界中的现象、变化及其影响,树立科学价值观,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为终身学习、发展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随着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全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乃至综合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新中国成于之初,我国就开始重视科学教育。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提出,中学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战略决策,科学教育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科学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科学教育在体制建设上不断完善,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与科技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科学教育》,《中国知网》2021年10月)
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学知识爆炸式增长,知识获取的渠道广泛多样,全球教育正从近200年来形成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到以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为核心的教育范式转变。国际上已开始重新定义学什么怎么学,“探究”“实践”已成为科学课程的基本范式,从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走向为寻找解决方案的主动学习。例如,美国有翻转课堂、STEM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游戏化学习,芬兰有基于现象的学习,英国有工作室学习,新加坡有少教多学等,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在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的情况下,寻找多样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高中课程标准、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博士硕士学位标准等,明确了应转变育人理念,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启发式教学和改进评价方式等要求。
(摘自《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守望新教育》2020年10月)
完整的科学教育应该是既教人做事,又教人做人!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不仅涉及世界观,而且涉及人生价值观。
梅森在阐述科学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时,至少谈到了三个方面:
其一,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生的价值或意义在于个人奋斗和个性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其二,人们受到科学态度的影响,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尊重经验的证明,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倾向于采取一种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观点;
其三,科学总是要发展,并有新的发现,受到科学这种特性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而不赞成保守。还有科学道德规范在科学工作者身上内化形成“科学的精神气质”等,这些都表明了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显然,这里讲的不是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人的影响,而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规范等,即科学文化的价值体系对人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摘自《科学教育,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中国教育报》2019年8月)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乃至综合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
B.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重视科学教育。 |
C.我国已将“探究”、“实践”作为科学课程的基本范式。 |
D.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不仅涉及世界观,而且涉及人生价值观。 |
进入初三,学习任务加重,同学们难免会感到学习辛苦。在一些同学抱怨学习太苦的时候,也有一些同学感受着学习的快乐,乐此不疲。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苦”与“乐”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呢?
人物 | 书中相关内容 | 讽刺笔法 | 讽刺效果 | |
范进 | ① | 运用夸张手法,虚构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 | 体现了作者对范进醉心功名的丑陋灵魂的鞭挞 | 批判了④ |
严监生 | 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抓住传神的② | 形象地刻画出严监生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 |
严贡生 | 严贡生道:“……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一个小斯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甚?”小斯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斯道:“他说猪是他的。 | 运用前后鲜明的对比 | 生动地刻画出严贡生③ 的形象特点 |
最后一课
范子平
①李老师是路屯小学的“老民办”教师。
②我舅家就是路屯的。路屯村子不大,小学也小,学生最多时有三四位老师,那时李老师被称作校长,但他带两个班,教书任务量仍是最大,后来慢慢就剩下他一位老师了,复式班,李老师教课照样出成绩,乡里统考成绩排名没有落后过。
③李老师在路屯教书,一晃二十五六年了,模样慢慢变老了,头发稀了,眉毛淡了,脸皮糙了,唯有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依旧洪亮动听,经常穿过学校教室的后窗传到大路上。
④前年我在路屯办了个文具厂,跟李老师碰头磕面次数就多了,有空我也去学校找他聊,慢慢就熟了。路屯跟周边村子一样,村民都争着出去打工,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李老师提起来长吁短叹。有的庄稼地荒了,村子大街小巷上,感觉越来越冷清了。有的家院长期关门闭户,开着门的也多是依门坐着老头儿老太太。李老师也迂执,每次见面,不仅给我说学生走掉几个,而且还要细细给我介绍走掉的学生情况,他们的名字,学习成绩,还有爱好和特点。比如说到张攀同学,李老师说,他小名叫有才,我给他爹叮嘱了,是真有才呀!一点就透!那课文你讲半截他就全会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乡统考就没有下过前十来名。要是不耽搁,能一直上到高中,考大学肯定985,现在跟他爹娘去深圳了。我说过他的爹,你要是光说挣钱,不顾孩子上学,那不是捡芝麻丢西瓜,是捡芝麻丢灵芝啊!
⑤这天从小学经过,正好闹钟铃响,下课了。我见李老师一手揽着一个学生从学校走出来。我打招呼说,放学了李老师?李老师点点头,把两个学生送出校门,回过头苦笑着说:“就剩他俩了。可,两个学生也得叫有学上啊。”
⑥这次去南方谈生意好久才回,我到厂办处理了一些杂事,又休息了一会儿,就信步出门,鬼使神差就来到路屯小学的校园。我脚步轻轻的,恐怕打扰了李老师的讲课。
⑦也许跟我自己的心绪有关系,我觉得今天李老师的声音尤其激昂,后音还带有一种悲壮感,传入我的耳膜,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房。
⑧“同学们,上次咱学的岁寒三友,指什么呀?对,松、竹、梅,其实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被推崇呢,是因为拿来比喻和象征人的品格高尚,意志坚强……”
⑨“在咱们课外阅读里,还有什么以物喻人的呢?对,莲花、菊花、牡丹、杨树、柳树、蜡炬、高山、大海……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以花生喻人的。”
⑩“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几件事?对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谈了哪几个方面?对!归纳起来,就是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们要记着这个做人的道理。好了!同学们,这是最后一课,你们到家要自己学呀。”
⑪最后一课?我被吸引着,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李老师昂立在讲台上,背后黑板上是一行行漂亮的板书,粉笔末飘满他的肩膀,一只手还紧握住一个粉笔头。脸上淌着汗水,一绺头发散落下来粘在额头上,眼镜已经从鼻梁上掉下半截,透过眼镜的目光,满怀希冀地凝望着讲台前边。
⑫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教室里空空如也,一个学生也没有!我惊呆了,说:“李老师,您……”
⑬李老师喃喃自语地说,备好的课总要讲完吧……姜大明和吴小花也走了!
⑭我说,咱小学没学生了?
⑮李老师转过头来向着我说,他们的爹妈,打工都在大城市,他们的孩子去了,不会辍学吧?
⑯我犹豫了一下,说,不会的。
⑰李老师说,你说得对!他们的爹娘都知道,不上学是不会有出息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3月,有删改)
1.【理解分析】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标题“最后一课”,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含了文章主旨,意蕴丰富。 |
B.本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既能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又能避免叙事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C.从第②段的叙写中,可以看出李老师是一个只追求成绩、重应试教育的老师。 |
D.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不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亲切感,而且通过“我”串联了小说的所有情节,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很好地把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结合起来。 |
E.本文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塑造了李老师这个丰满典型的乡村教师形象。 |
①什么是失眠?简单来说,失眠就是睡眠质量差,患者可能会存在入睡困难、容易惊醒以及早醒多梦的情况,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彻夜不眠,睡眠时间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证。而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引起心烦意乱和疲乏无力这类症状,还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涣散,诱发一些身心性疾病。但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睡眠障碍,即睡眠—觉醒时相延迟,它属于慢性睡眠紊乱的一种,是指睡眠觉醒时间通常推迟2小时及以上。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睡得晚起得晚。
②据了解,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病因与遗传、环境、生活规律及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这样的睡眠障碍一般做法是调整日常作息及睡眠时间,采用传统的时间疗法,逐步提前入睡时间,直至睡眠和觉醒时间与社会作息时间一致。而针对喜欢熬夜的人群,可定时服用褪黑素。建议在习惯性入睡时间前5-6小时服用褪黑素。短期内服用小剂量见效较快且安全。但过量或长期服用会产生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①根据有关报道,近10年来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而这与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增加密切相关。医学研究发现,睡前观看2-5小时蓝光屏幕会降低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阻碍褪黑素水平的升高,使睡眠时间推后,睡眠变浅。
②白天日光强烈,日光中的蓝光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人就会觉得清醒;而到了夜晚,蓝光减少,有助于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促进睡眠。然而,如果经常在夜晚玩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从而影响入睡。通常褪黑素每天不是保持一个均值,具体变化如下图:
临床上,要诊断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并不难,一般情况下,当符合以下2个条件时,通常就可以诊断可能存在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①难以在期望的时间入睡和觉醒,通常推迟2小时及以上。典型表现是在没有工作等限制情况下,患者在凌晨2-6点仍无睡意,而在日间10-13点前难以醒来;
②每天入睡—觉醒时间基本一致;
③若按患者自身意愿作息,睡眠—觉醒时间虽推迟,但相对稳定,可保持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睡眠时间及质量正常;
④患者早睡早起的努力通常失败,结局基本是晚睡晚醒。
不过,要想进一步确诊,一般还需要做多导睡眠监测、配戴体动记录,同时结合睡眠日记中记录的参数进行综合评估。
1.下列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A.失眠和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共同点是患者都存在入睡困难,且容易早醒的情况。 |
B.使用褪黑素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见效快且安全,可以长期服用。 |
C.褪黑素的分泌每天不是保持一个均值,在夜晚来临时开始分泌,在半夜达到顶峰,在早晨下降。 |
D.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主要是看患者在凌晨2-6点是否有睡意和在日间10-13点前是否难以醒来。 |
小赵是一名初中生,寒假开启了打游戏的“疯狂”模式,几乎整天都窝在房间抱着平板电脑打游戏。临近开学,小赵想调整作息,恢复假期前的状态,但此时他却发现自己夜间入睡变得很困难,每天几乎凌晨三四点还睡意全无,干脆继续玩平板游戏。谁知第二天又成了早起“困难户”,上午11点多还难以睡醒,天天如是。他决定设定一连串晨起的闹钟,但还是晚起床,起床后总是感觉很疲惫。
高祖,沛县人,姓刘氏,字季。高祖尝繇①咸阳,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③。不然,父子俱屠,无为④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⑤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⑥,恐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A.“纵观”中的“纵”本义是“松缓”,引申为“放,发”“放过”“任意,放纵”等,在此处取“任意”之意。 |
B.“欲以沛应涉”中的“以”与“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中的“以”意思相同。 |
C.“亡”有“灭亡”“逃跑”“丢失”等义项,“愿君召诸亡在外者”中的“亡”应为“丢失”之意。 |
D.古代兄弟行辈按一定的长幼次序排列,汉高祖刘邦原“字季”,可以推测他是兄弟中的老大。 |
A.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B.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C.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D.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盘山绝顶①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②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③销杀气④,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⑤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⑥舞剑台。
A.首联诗人深冬时节登上盘山之巅,号角鸣而草木落,浓云散而高峰立,萧瑟与雄奇并美。 |
B.颔联写诗人畅怀饮酒,非常尽兴,浓浓醉意中观赏乌鸦飞还,不再畏惧朔风的严寒。 |
C.颈联抒怀,为了国家的安定,诗人愿奉献终身,情志豪放,格调高昂。 |
D.尾联诗人遥想窦宪、李靖两位名将,感叹自身无人相伴,名剑无人能舞,引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慨。 |
诗句 | 意象 | 手法 | 情志 |
颔联 | ① | 借景抒情 | 长居边地的思乡之情 |
尾联 | 勒名峰、舞剑台 | ② |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