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但到了近代,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对亚洲大陆进行长期侵略。
(1)根据材料,分别列举能证明隋唐时期和近代中日关系的具体史实。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材料三: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 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一 一个庄园的图解
材料二 庄园里的领主设置庄园法庭,每年召开数次,由领主或其代理人主持,主要审理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后者的利益。另外,法庭也审理一些其他的案件。
(3)材料二中的庄园法庭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它的设立有怎样的作用?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阅读材料一,联系我国主要大河的流向特点,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A.《道德经》 | B.《孙子兵法》 | C.《春秋》 | D.《法经》 |
A.![]() ![]() | B.![]() |
C.![]() | D.![]()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巴黎公社 |
C.第一国际 | D.十月革命 |
时间 | 1740年 | 1788年 | 1791年 | 1861年 |
产量 | 1735吨 | 6830吨 | 125079吨 | 3800000吨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 B.第一国际的建立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荷、英、法殖民争霸 |
A.改革开放为中心,人民生活真幸福 | B.综合国力大提高,人民生活现代化 |
C.改革开放强国路,党的恩情永不忘 | D.党的领导真正好,同步富裕实现了 |
A.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 B.丝绸、瓷器、铁器、万里长城、大运河 |
C.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 | D.珠港澳大桥通车、国产航母问世、C919飞大机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