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 | ||
人物篇 | ||
管理篇 |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① . ②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商港设立 ③ 加以管理。 | |
政策篇 |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
材料一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此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c.通过贾.史.王.薛 |
材料二
名言 | |
名著 | 1.《本草纲目》2.《天工开物》3.《农政全书》 |
图片 |
材料一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都是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以武装暴动来反击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进攻……以土地革命的口号来发动群众,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动员民众的又一共同特点。
材料二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核心人物 | 理论名称 |
邓小平 | A | |
江泽民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胡锦涛 | 科学发展观 | |
习近平 | B |
类 别 | 历 史 事 件 |
思想创新 |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与十月革命 |
制度创新 |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
技术创新 |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
材料一 1914—1918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入衰的分水岭。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与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现在俄乌战争已经打了600多天了,也作为世界的一个热点存在600多天。现在我们不得不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战争还会打多久?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和落幕?
——摘自2023年12月网络文章
(1)材料一中“两大帝国主义集团”是指什么集团?这场战争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秩序?在美洲召开的损害中国主权的是哪一次会议?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探索之路]
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材料四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材料五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1)在“内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李鸿章想达到什么样的最终目的?康有为想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孙中山最大的功绩是什么?材料一 “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
——1830年某人的一次旅程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纵观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下图)
材料一 “力排众议复新疆,喋血吞风战列强。五载抬棺收沃土,至今不忘…”
材料二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四 它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登陆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登陆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1)诗句中“…”部分应该添上哪位历史人物的名字?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世界形势的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