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法国 | |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3 | 2 | 1 | 4 |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 1 | 4 | 5 | 2 |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三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四 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
——据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缔造和平》
材料: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一个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相信台湾问题也会圆满解决。
----邓小平
毛泽东认为:“列宁和罗斯福无疑都是伟大的领导者……列宁不但在政治上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经济制度也进行了创新”;罗斯福更是用新政在经济危机中拯救了美国。
A.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
B.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
C.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
D.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
C.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 D.苏联模式的利弊 |
材料一
![]() | ![]() | “德先生”“赛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
材料二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四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材料五
图一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图二 图三 图四彭德怀在前线
材料六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日军。至1940年10月,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大米1万袋,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国参战。
材料七
对日战斗 | 歼灭日军 | 出国作战人数 | 军民伤亡 | 财产损失 |
近20万次 | 150余万 | 30余万 | 约3500万人 | 5600多亿元 |
材料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以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必须把洛阳看作是自己的家乡,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七(上)历史
A.宋金和议 | B.宋夏和议 | C.北宋灭亡 | D.“澶渊之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
C.极大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D.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