绉(zhòu)纱馄饨(节选)
①北京普通人家,一般爱吃饺子,以前很少吃馄饨。我第一次吃馄饨,是上初中又之后,比起饺子,馄饨皮很薄,但馅很少,觉得馄饨是样子货,还是馅大肉多的饺子吃起来更痛快。
②这样的印象被打破,是吃到了我们大院里梁太太包的馄饨之后。梁太太一家是江苏人,梁太太包的馄饨,在我们大院是出了名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听院里的街坊议论过梁太太的馄饨,说她包的馄饨皮,加了淀粉和鸡蛋,薄得如纸似纱,对着太阳成灯,能透亮。而且,馄饨皮捏出来的皱褶,呈花纹状,一个小小的馄饨,简直像一朵朵盛开的花,不吃,光是看,就让人爽心悦目,像艺术品。
③梁太太自己说,这种馄饨,在她家乡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包,人们称作绉纱馄饨。又但我从来没有见过梁太太包得这样精美绝伦的馄饨,都是听街坊们这样说,只有想象而已。
④据说,梁先生最爱吃馄饨,所以梁太太才常常要包馄饨。特别是梁先生加夜班的时候,梁太太的馄饨更是必不可少,每次梁先生吃馄饨的时候,她女儿也要跟着吃,也爱吃得不得了。绉纱馄饨,成了她家经常上演的精彩保留节目。
⑤读高一的秋天,下乡劳动,突然拉稀不止,高烧不退,同学赶着一辆驴车,连夜临把我从郊区乡间送回北京。在医院里打完针吃了药,回到家之后,一连几天,烧还是不退,浑身虚弱,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没有一点儿胃口。母亲吓坏了,和街坊们说,想求得什么法子,可以让我吃下东西。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东西,这病怎么好啊!母亲念叨着。街坊们好心出了好多主意。
⑥这天晚上,梁太太来到我家,手里端着一个小钢精锅,打开一看,满满一锅馄饨。梁太太对母亲说:“给孩子尝尝,我特意在汤里点了些醋,加了几片西红柿,开胃的,看看孩子能不能吃一些?”
⑦母亲谢过梁太太,转身找大碗,想把馄饨倒进碗里,好把钢精锅还给梁太太。梁太太摆手说:“不急,不急,来回一折腾凉了就不好吃了。”说着,轻轻转身离去。
⑧母亲用一个小碗盛了几个馄饨,舀了一些汤,递给我。我迷迷糊糊地吃了一个,别说,还真的很好吃,坦率地说,比母亲包的饺子要好吃,馅里有虾仁,是吃得出来的,还有什么东西,我就不懂了。总之,很鲜,很香。我喝了一口汤,更鲜,里面不仅放了醋,还有白胡椒粉,真的特别开胃,竟然让我几口就把这碗汤都喝光了。
⑨母亲很高兴,端来锅,又给我盛了一碗。我望了一眼锅里,西红柿的红,紫菜的紫,香菜的绿,汤的白,再加上皮薄如纸皱褶似花的馄饨里内馅的粉嘟嘟颜色,交错在一起,好看得像一幅水墨画,是满盘饺子没有的色彩和模样。
2021年6月20日于北京
(选自《正是橙黄橘绿时》,肖复兴)
1.在吃到梁太太的馄饨之前,“我”对馄饨的印象是下列哪一项?( )A.皮薄馅大 | B.皮薄馅少 | C.馅大肉多 | D.皮厚馅大 |
A.江西 | B.湖南 | C.湖北 | D.江苏 |
A.用饺子引出馄饨,突出馄饨的不常见。 |
B.开篇点题,总起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C.为下文写“我”对馄饨的渴望以及念念不忘做了铺垫。 |
D.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读者对下文的绉纱馄饨印象更深刻。 |
A.“绉纱馄饨”是作者塑造梁太太形象的重要物象,寄托着作者的回忆与情感。 |
B.一碗馄饨让作者念念不忘,是因为饺子不仅样子精美绝伦,味道也鲜美可口。 |
C.“绉纱馄饨”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而严谨。 |
D.“绉纱馄饨”的“纱”指“其皮如纸似纱”;“绉”指“馄饨皮捏出来的皱褶,呈花纹状,这个名称巧用比喻,飘逸轻薄、纯洁淡雅。 |
6.请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