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
①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做完手术,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怡起一只手臂,搜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
②父亲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家里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对于我的功课,父亲采取了
③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④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仲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⑤高中毕业后,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
⑥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摘自舒乙《父子情》,有删改
1.文中父来对“我”的称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从中可以体会到父萧对“我”态度的变化、仔细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文中讲父亲对我的态度两次用到了“超然”,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第一次“超然”,是对我功课的态度,意思是
第二次“超然”,是对我恋爱婚事的态度,意思是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作者描述的场景,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在下面选项正确的后面划“√”【多项选择】
A.因为跟在父亲后边不能说话,我心情很郁闷。( )
B.作者连续使用三个“不必”,写出了我对父亲的亲近、信任。( )
C.三个“不必”,强调指出我跟在父亲后面能学到很多东西。( )
D.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爱戴之情。( )
E.体现出我因为不用动脑筋思考问题,特别轻松。( )
4.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文章结尾说“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爱的价值”的理解。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