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删改)
1.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A.分—总 | B.总—分—总 | C.总—分 |
3.[考查语文要素]短文是按照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5.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