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1.“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这句话中的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递进 B. 表示意思的转折 C. 解释说明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中的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 )
A. 不能;从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诺贝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精神。
B. 不能;加点的词语可以让句子表达更具体。
C. 能;加点的词语不要后,句子的表达效果没有受到影响,表达仍然是清楚、正确的。
3.从文段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炸药的作用有( ) (多选)
A. 劈山筑路 B. 打通隧道 C. 开凿矿井等
4.从课文片段中,能读出诺贝尔的什么精神? ( ) (多选)
A.不怕困难的精神 | B.献身科学的精神 | C.锲而不舍的精神 | D.胆大妄为不顾后果。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