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中国完成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的奇迹,中国式扶贫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式扶贫的典范:闽宁模式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亲赴宁夏西海固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连续多天调研5县,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习近平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隽永绵延。经过实地调研,并反复推敲论证,习近平决定将宁夏西海固不宜生存地区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建设新家园,并亲自命名为“闽宁村”。两地携手,跨越山海,演绎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
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闽宁村发展为了闽宁镇。
福建企业家在政府支持下,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借助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的优势,与闽宁本地企业和群众携手建设联合共同体,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培育出蘑菇养殖、葡萄酒酿造、红树莓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凭借良好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品牌,迅速打开了市场,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目前,已有13家企业、商户落户闽宁镇,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
借助福建财政扶贫资金,闽宁镇率先在宁夏实现了村村通宽带、通硬化路、通自来水,建成了镇内“四纵五横”、外连省道高速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有小学、有卫生室、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民生服务大厅,全面实行了棚户区改造,推进改水、改厕、改厨工程,移民群众家家用上了太阳能,80%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2008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赴宁夏西海固调研,鼓励当地要有发展的思路和意识,带动村民富起来。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宁夏,赴闽宁镇考察。这里是19年前他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他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官,他又开始为宁夏谋划如何走好乡村振兴新征程。
如今,上世纪90年代仅有5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了6.6万多人的闽宁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0元。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扶贫如何创造人类发展历史的奇迹。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闽宁模式”成功的两条具体经验,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课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控制在500字左右。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