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④断以蒯聩⑤之事。昭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上曰:“
(节选自《贞观政要·崇儒学》)
【注】①嗺:口动的样子。②瘖:同“喑”,哑。③圉:马圈。④隽不疑:昭帝时为京兆尹。⑤蒯聩:春秋时卫灵公世子,逃亡国外,灵公死后,孙辄继位,他要回国争夺帝位,辄拒而不纳。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A任一人B之力者C则乌获D不足恃E乘众F人之智者G则天下不足H有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指无论、不分,与《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中的“无”意思相同。 |
B.人事,指人力所能及的事,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尝从人事”中的“人事”意思相同。 |
C.因,指依循,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的“因”的意思不同。 |
D.信,指果真,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信”意思不同。 |
A.君主治理天下要让群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借助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 |
B.大禹治水,兴修水利,但不能使江河西流;后稷垦荒,引导百姓务农,却不能让禾苗在冬天生长。君主不是圣人,所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
C.如果根据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根据技能安排合适的事情,那么人们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和困难,也不会因无法胜任而出现过失。 |
D.唐太宗认为用人要以德行、学识为本,使用合适的人才是治国的关键;王珪认为臣子要有学问,要能借鉴前人的言行处理问题。 |
(1)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
(2)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
5.材料二中王珪陈述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