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劝学
《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
(节选看在荀子《劝学》)
(二)《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 |
B.而 |
C.喜从滑稽饮酒者 |
D.辄复不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A.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己”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
C.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殊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义不同。 |
A.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寄寓于大量的浅显贴切的比喻,以此来阐述道理,像选文第一段,使用大量事物设喻,反复强调了“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
B.荀子在选文第二段中除了设喻,还使用了对比论证,比如“骐骥”“驽马”的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
C.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
D.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6.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