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夫子适齐,晏子
(节选自《孔丛子·嘉言第一》)
材料二: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曰:‘晏子事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第十八》)
【注】①孔鲋:字子鱼,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梁丘据问A晏子B曰C事三君D而不同E心F而俱顺焉G仁人H固多心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指赴、前往,与“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中的“就”词义不同。 |
B.良,指的确、确实,与“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的“良”词义相同。 |
C.三君,指文中的灵公、庄公和景公,晏婴曾先后在他们身边做过臣子。 |
D.小子,文中用于孔子对孔鲋的称呼,与现在所说的“青年小子”不同。 |
A.晏婴曾在国宾馆接待孔子,向他表达自己对当时齐国形势的担忧,并极力地劝说孔子留在齐国,认为这是帮助齐国摆脱困境的唯一希望。 |
B.面对晏婴的游说,孔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指出齐国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挽救,同时预言其政权将被田氏家族夺取,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 |
C.在墨子的言论中,孔子认为晏婴在三个国君手下都能平安无事,说明其并非忠心侍主,晏婴进行了有力回击,而孔鲋反驳了墨子的观点。 |
D.孔鲋对墨子进行了反驳,认为孔子没有丧失尊严,晏婴实属忠臣,二者都是君子,不会相互诋毁攻击,恰恰相反,他们对对方都赞赏有加。 |
(1)夫政令者,人君之衔辔,所以制下也,今齐君失之已久矣。
(2)今孔子伐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
5.孔鲋的论说看似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实则违反了下表中的逻辑规律,请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例,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逻辑规律简表
逻辑规律 | 同一律 | 不矛盾律 | 排中律 | 充足理由律 |
符号 | A是A | A不是非A,A和非A必有一假 | A和非A必有一真 | A真,是因为B真,B也能推出A |
例子 |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 任意一个负数都不是非负数 | 这个数要么是0,要么不是0 | 三角形,内角度数之和为180度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